“刷脸”技术需明确法律边界 不为隐私安全风险买单

移动版  2019-12-07 17:06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刷脸”技术需明确法律边界 要为脸识别服务叫好 不为隐私安全风险买单

内容来自dedecms

  殷呈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近日,刷脸办卡服务在三大运营商的北京自有营业厅上线,原本20分钟的入网过程缩短至两分钟;一家银行则引进了声纹核身项目,期待在预防欺诈、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发挥作用。不可否认的是,脸识别、声纹识别技术,在降低人工成本和生活便捷方面已经发挥作用。不过,新技术带来的新隐患也令公众感到担忧。我们最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用户在为刷脸与声纹识别服务叫好之后,又要为背后潜在的隐私风险买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当用户每一次站在屏幕前刷脸,等于将自己的肖像权拱手相让。三个月前,刷脸软件ZAO就因隐私问题引发轩然大波;一个多月前,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名乔装“黑客”的工作人员,通过一张用户个人照片制作了3D脸模,轻易骗过人脸识别系统活体检测的过程,周围参观者因亲眼所见而唏嘘不已。据央视记者调查,在互联网平台“转转”上,10元可买5000多张人脸照片;在百度“快眼”贴吧上,也有人兜售人脸数据,姓名、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和手机号都有的,4元钱一份。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申请信用贷款,甚至注册公司。 织梦好,好织梦

  因为对刷脸安全质疑不断,搭载声纹识别技术的语音服务体系受到青睐。声纹语料收集方式自然,公众接受度更高;声纹识别可以随机改变朗读内容,不易被复制或盗用。不过,仍然存在不准确的可能性,并不能得到百分百的信赖。 织梦好,好织梦

  说到底,用户最害怕的是,自己的人脸信息被别人随意使用,生成奇葩照片,制作不雅视频;自己的声音频谱被别人留存改造,修改合成新的音频,说出不合时宜的语句;自己的生物特征被不法分子滥用、倒卖甚至伪造,而后被他人登录自己的账号,进行与财物、隐私相关的犯罪行为。这倒让人想起这两项先进技术落地的“初衷”——为了防范二维码等支付手段的安全风险,刷脸支付应用广泛;为了弥补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隐患,声纹识别技术得到推广。这些为了安全而来到我们身边的新技术,千万不要因为制造新的安全隐患而去。 织梦好,好织梦

  到底如何防范生物特征识别带来的新安全隐患?首先,依靠这项新技术赋能用户体验的公司与平台方,应当遵循技术的伦理边界,不做非法收集、修改或售卖用户个人隐私等伤害用户的行为。企业不能光想牟利推新,而应该先确认是否守得住安全底线。同时,人脸与声纹识别技术监管的立法工作需提上日程,应当在非政府必须采集的领域设立禁区,划定应用底线,防止滥用错用以及恶意使用。试想,如果我们已经身处一个视频造假与音频合成泛滥的时代,再通过法律惩戒过度攫取用户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是否有些为时过晚?在支付安全方面,生物识别技术还应与数字密码、人工监控等其他安全手段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填补技术漏洞。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科技感满满的未来生活中,希望我们不要每看到一个图片和视频都质疑真假,每听到一段朗诵与歌声都心生疑云。 本文来自织梦

,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00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