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中小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通知

移动版  2015-03-18 09:37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万宁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中小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通知 织梦好,好织梦

  各中学,中心学校,局直属单位,民办学校:

copyright dedecms

  根据《万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万宁市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和《中共万宁市委办公室 万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了全面掀起中小学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高潮,创建干净、整洁、优美的学校环境,现提出如下要求:

本文来自织梦

  一、加强领导,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dedecms.com

  (一)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学校环境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环境整治计划,明确相关工作职责,落实校长负责制,分解具体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到岗、到位。 dedecms.com

  (二)学校要建立环境卫生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和考核的范畴。要将学生参与环境卫生教育、环境卫生清扫的情况,纳入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

dedecms.com

  二、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实践参与,提高中小学生环境卫生文明素质

本文来自织梦

  (一)中小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0%;市职校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课,14岁以下儿童少年蛔虫感染率≤3%(省级≤5%)。教职工卫生知识知晓率≥8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70%,基本技能掌握率≥70%。 织梦好,好织梦

  (二)各小学、幼儿园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达到100%,儿童接种达98%。

copyright dedecms

  (三)积极开设环境卫生教育课,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校要设立一定学时的环境卫生教育课,或是相关知识的校园教育讲座,教育学生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环保意识,认真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带动家人和身边的人共同爱护环境,逐步在全社会营造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织梦好,好织梦

  (四)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实践活动。学校要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加深学生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定期开展环境整治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师生开展卫生大扫除及环境整治公益活动,保持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洁。每周五下午要安排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大扫除。同时,要走出校园,每月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开展大扫除,促进学生保持环境卫生习惯的养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在源头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通过专栏、知识问答、宣传手册等形式,让中小学生学习和理解垃圾分类基本常识。 本文来自织梦

  三、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dedecms.com

  (一)加强教室、宿舍及学校厕所等场所的清扫保洁。学校应安排人员或组织学生轮流值日,定期对教室、宿舍以及校园环境清扫保洁,每天实时清扫、冲洗厕所,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药物消毒,厕所墙面不乱涂乱画,保持厕所卫生干净。此外,要严格按照《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全省中小学校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琼府办〔2010〕117号)和《海南省中小学校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学校厕所的建设和管理,做到建设符合标准、管理严格规范、设施经常维护、卫生及时保洁。

本文来自织梦

  (二)加强生活区和食堂的卫生。校园内不准放养家禽,污水不能乱倒放,杜绝明沟排污。经常打扫食堂卫生,做到屋顶无蜘蛛网,地板、灶台、厨具洁净,达到卫生标准。各学校要制定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环境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杜绝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

copyright dedecms

  (三)合理配置垃圾收集设施。学校应在校园内配置数量足够、布局合理的果皮箱、垃圾桶、垃极屋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要定时对学校生活垃圾进行清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做好迎检的准备工作。市教育局将每学期对学校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考核。市创卫办和省教育厅不定期组织检查,并将中小学校环境卫生落实情况列入考核市县学校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学校要常抓不懈,并将有关资料(计划、总结、方案、上发文件、测试卷、讲义、板报和园地等相关图片材料)整理归档。 内容来自dedecms

  2014年8月15日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0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