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长江白鲟”目击者:3.52米长 160公斤重 消失在宜宾江水中……

移动版  2020-01-09 05:08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它是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 被视为稀世之珍,业内称它为“水中大熊猫”

dedecms.com

  刚刚跨入2020年,一个令人遗憾和难过的消息传来: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等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一篇研究论文正式宣布:“长江白鲟灭绝。”该论文称,估计在2005年至2010年时,长江白鲟就已经灭绝。而世界上最后一只被救助的长江白鲟出现在四川宜宾,但在专家们给它装上超声波追踪器放流长江后,它再也没有出现……“最后一条白鲟消失在长江四川江安‘金鸡尾’江段,此后再也无人发现。”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回忆,他曾亲眼目睹这条白鲟,“3米多长,很震撼,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它的样子。” copyright dedecms

  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

织梦好,好织梦

  论文作者:不代表官方,但科研表明“基本灭绝”

copyright dedecms

  据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日前在线发布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张辉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只是做一些科研工作,不能代表官方,两者是不同的。“根据我们现有的论文研究、现有的调查及理论推导,证实白鲟存在的概率非常小,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灭绝了。但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那么多,几千公里,不排除有些局部的小生境我们没有调查到,还有几条躲在那里,这种可能性也是不能够完全排除的。”(记者 王春 彭莉) dedecms.com

  被救白鲟

copyright dedecms

  雌性,年龄约20岁,体长3.52米,重约160公斤

copyright dedecms

  发现时间

dedecms.com

  2003年1月24日下午 内容来自dedecms

  发现地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长江涪溪口

织梦好,好织梦

  消失时间

内容来自dedecms

  2003年1月30日凌晨

织梦好,好织梦

  消失地点

copyright dedecms

  江安“金鸡尾”江段 copyright dedecms

  最后一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渔民误捕白鲟 专家装上跟踪器放流 本文来自织梦

  长江白鲟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要追溯至2003年。当时渔民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误捕白鲟后,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对白鲟进行救助,并给它装上了超声波跟踪器后放流长江。但后来追踪船触礁导致信号丢失,信号再也没能被寻回。 织梦好,好织梦

  “最后一条白鲟消失在长江四川江安‘金鸡尾’江段,此后再也无人发现。”四川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回忆,2003年1月24日下午,宜宾市南溪县(现南溪区)罗龙镇渔民刘龙华作业时,误捕到一条白鲟,迅速向宜宾市水务局渔政部门报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白鲟身上有伤,被送到白沙湾(现宜宾临港)长江水域进行救助。”周涛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长江发现“象鱼”(白鲟)的消息不胫而走。远在江安的周涛听说后异常激动,骑摩托车数十公里后赶到白沙湾江边,一睹“淡水鱼之王”的风采。“3米多长,很震撼,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它的样子。” 内容来自dedecms

  “前两天,我突然听说白鲟灭绝了,心里一直很难受,特别特别难受。”2020年1月5日,当年参与救助、追踪白鲟的原宜宾市水利局水产渔政站站长穆天荣十分伤感。穆天荣2017年从宜宾市渔政局退休,他在宜宾渔政部门工作了整整30年,与包括白鲟、中华鲟在内的长江水生生物打了一辈子交道。2003年渔民误捕白鲟时,穆天荣正司“保护长江珍稀鱼类”之责。

织梦好,好织梦

  最大一条 copyright dedecms

  重160公斤 用纯棉制品包裹后救助 copyright dedecms

  据穆天荣回忆,2003年1月24日14时过,他得到一个令他无比震惊的消息:南溪县罗龙镇凉亭村涪溪口渔民刘龙华发现一条受伤的长江白鲟。穆天荣立即与翠屏区渔政站负责人乘快艇火速赶到现场。3米多长的大白鲟出现在眼中时,穆天荣惊呆了。“从事渔政管理工作多年来,这是我见到的最大白鲟。”

织梦好,好织梦

  穆天荣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并马上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危起伟博士联系,请求专家到现场来保护、救助。由于发现白鲟的长江涪溪口一带水流湍急,不利于对白鲟实施救助。穆天荣告诉记者,抢救组请示上级同意后,决定将白鲟送到宜宾市区附近的白沙湾长江边。他还记得,8个壮汉怎么也抬不起沉重的白鲟,而白鲟娇嫩光滑的皮肤更经不住手指的抓捏。最后,人们想出一个办法:用纯棉制品包住白鲟,通过移动包裹物移动白鲟。

copyright dedecms

  穆天荣记得,白鲟被转移到长江白沙湾渔民免费提供的网箱船后,精神萎靡不振,雪白的肚皮朝着天,这是鱼类濒临死亡的危险信号。穆天荣等渔政管理人员和船上的渔民一起,轮流跳进一米多深刺骨的水里,将白鲟身体姿势扶正,并不断往水里加氧。2003年1月25日凌晨3点,白鲟恢复正常体态,开始摆动起来。

内容来自dedecms

  2003年1月26日9时30分,以中国水产研究院著名鲟鱼专家危起伟博士为首的专家组,穿上防水服,冒雨下到1.5米深的江水里,对受伤白鲟进行体检和治疗。直到此时,周涛才基本看清了长江白鲟的真面目:“微红光亮的吻像长长的鼻子,足有一米多长,它的背部呈清灰色,局部带有梅花状斑点,通体油光水滑。”穆天荣记得,受伤白鲟重约160公斤,两处伤口一共被缝合了24针,幸好伤在头部腹皱处,不致命。

本文来自织梦

  最后一针

dedecms.com

  被救白鲟恢复良好 具备了放生条件

织梦好,好织梦

  穆天荣告诉记者,专家们检测出这条白鲟属于雌性,年龄约20岁,体长3.52米,重约160公斤,是当时有记录以来人类捕获到的最大活体白鲟,十分珍贵。除了伤口缝合,专家们还给白鲟打了两针德国进口药,并进行了极为严格的消毒处理。处理好伤口后,专家们又小心翼翼地在白鲟的腰段侧身部安装了声呐,以便放归长江后进行定位跟踪检测,掌握、研究白鲟的健康及种群生存状况等情况。 本文来自织梦

  危起伟博士表示,白鲟极具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是稀世之珍。据他介绍,白鲟分布极为狭窄,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其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属于长江特有珍稀鱼类。穆天荣说,业内将白鲟称为“水中大熊猫”,足见其珍稀程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03年1月27日15时30分,四川宜宾白沙湾长江边,已经被救助、打针、缝合伤口后的白鲟恢复良好,精神极佳,具备了放生条件。危起伟博士等专家穿上防水衣,,下到网箱船内,给白鲟打了最后一针,然后将白鲟引上柔软的专用担架,抬出船外,再轻轻放入长江。穆天荣至今还记得,在人们剪断白鲟尾部的绳索后,恢复了自由的白鲟将长长的吻露出水面,似乎和救助它的人们作别。 本文来自织梦

  “鱼王”白鲟被放归长江后,专家们的工作并未结束。危起伟、穆天荣等开始追踪白鲟的声呐信号,24小时没有间断。穆天荣的印象中,被追踪的白鲟像个调皮的孩子:往下游游一段,又折返往上游走一段,然后又快速游向下游,无拘无束。2003年1月30日凌晨5点多,追踪船跟着白鲟的“足迹”,追踪到了四川宜宾南溪与江安县交界处附近的“金鸡尾”江段,由于长江大雾,追踪船不幸触礁,螺旋桨损坏,无法继续航行,耽误了六七个小时。遗憾的是,待追踪船修复后,再未发现白鲟声呐信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最后一条被救助的长江白鲟,就此消失在茫茫长江之中……

copyright dedecms

  最美一愿

织梦好,好织梦

  但愿它能够“王者归来” 重现长江

本文来自织梦

  消失的“长江最后白鲟”不外乎三种“命运”:一是死了,灭绝了;二是躲起来了,人类十余年的追踪没有发现声呐信号;三是声呐脱落,白鲟脱离了人类的监控。 dedecms.com

  “我希望是后面两种结果。” copyright dedecms

  ——原宜宾市水利局水产渔政站站长 穆天荣

本文来自织梦

  穆天荣记得,此后多年里,以危起伟为代表的专家们继续在长江搜索声呐信号。最开始主要在重庆至四川宜宾一带长江、金沙江中搜索,没有结果;然后进入三峡库区,遗憾的是仍然没有任何发现。这个300多斤重的庞然大物,仿佛从长江里消失了一样。 本文来自织梦

  “它不可能因伤死去,身体健康得很。”在渔政部门工作30年的穆天荣告诉记者,白鲟被救助后恢复得非常好,身体非常健硕,精神状态极佳,可以用“生龙活虎”形容。在人们追踪白鲟的两天多时间里,回归水世界的白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在穆天荣看来,消失的“长江最后白鲟”不外乎三种“命运”:一是死了,灭绝了;二是躲起来了,人类十余年的追踪没有发现声呐信号;三是声呐脱落,白鲟脱离了人类的监控。“我希望是后面两种结果。”穆天荣说,自己实在不能接受白鲟灭绝的事实。 织梦好,好织梦

  穆天荣告诉记者,自他1988年退伍从事渔政管理和渔业保护工作以来,1990年代至2003年期间,分别在长江宜宾段发现三次长江白鲟踪迹:一次是1990年,在长江南溪江段,捕获1米多长白鲟,后放归;一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在金沙江四川屏山县江段,发现1.9米长的白鲟死体,被冷冻研究后制成了标本,现在标本应该还在湖北武汉;最后一次就是2003年,发现了最大、也是迄今为止最后的白鲟活体。 copyright dedecms

  “我个人难以接受白鲟灭绝的结论,我希望它只是暂时消失了。”穆天荣说,这几天自己都比较伤感:“希望有一天,白鲟能够‘王者归来’,重现长江。”据了解,虽然危起伟等研究人员认为白鲟已经灭绝,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工作人员日前向媒体表示,目前IUCN官方还没有发布和更新关于长江白鲟灭绝的消息,“后续还需要讨论”。(记者 罗敏) copyright dedecms

  长江白鲟灭绝,要避免“哀而不鉴”

内容来自dedecms

  进入2020年,人类有了更多的新希望和梦想。但是,对于一些生物来说,却是不能够了,因为它们没有了生命,甚至连整个种群都灭绝了。由于长江白鲟位于长江水生生物的食物链顶端,它的灭绝对长江水生生态的影响极为重大,犹如一个自然区缺少了老虎和狮子,下游的鬣狗就会泛滥成灾,不仅破坏野生生物链,还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dedecms.com

  此外,长江白鲟的灭绝还是一个严重警讯,其背后是全球很多生物都面临的灭绝困境。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更新后的名录一共包括了96951个物种,其中26840种濒临灭绝。长江白鲟只是这些庞大的极危濒危物种中提前消失的一个物种而已。

织梦好,好织梦

  人类活动是造成环境因素退化的重要原因,包括物种栖息地减少、狩猎或野生动物贸易、全球变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可以说,对于长江的过度捕捞、河水污染、航运等都有可能是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即便人们没有捕捞长江白鲟,也会由于过度捕捞其他鱼类而导致长江白鲟的食物减少,使得它们生存困难,难以繁衍,直至慢慢消失。

本文来自织梦

  面对长江白鲟的消失,亡羊补牢显得极为重要。比如,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copyright dedecms

  长江10年禁渔需要尽快执行,也需要严格进行,唯有如此,才不会让长江白鲟消失后还会有中华鲟及其他重要鱼类灭绝,也能避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恶果。(张田勘)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02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