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的深闺古镇

移动版  2020-02-16 01:00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人就是怪,农村的人日夜向往大城市,千方百计往城里跑;而住在繁华闹市的人,又终日盼望拥抱大自然,一遇节假日就车水马龙地往农村跑。来上海三十余年,周围的水乡古镇诸如周庄、南浔、乌镇、桐里等好去处,几乎去游览了多遍。然而,一味舍近求远,对藏在身边的明珠古镇却成了灯下黑。今年“五一”节,我无意中又登上了大隐于市的一块上海古镇“新大陆”,她就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召稼楼。其实,说她“人未识”有点夸大其词,不过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知道这颗“明珠”的存在,对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人来说,更加感到新奇。 copyright dedecms

  这天早晨,阳光明媚,风和日暖,儿媳妇开车载着我们老两口和大儿子一起,向古镇召稼楼进发,哪知不到三十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原来古镇就在他们住的地方不远。

本文来自织梦

  一进召稼楼,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着她有点相像周庄。因为从一块带有彩色照片的广告牌上得知,召稼楼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比周庄仅少一百余年;周庄是桥的故乡,各种石砌拱桥琳琅满目,召稼楼的石拱桥亦不少,盛名醒目的就有召稼楼桥、复兴桥、资训桥、礼耕桥等多座。这时,正巧有一学生参观队走来,举小红旗的导游用小喇叭介绍说:“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水乡古镇,在江南比比皆是。而召稼楼是众多古镇之中的深闺佳人,不仅具备江南水乡风貌特征,还深深地渗透着其它古镇少有的灵气、书卷气和士大夫气,承载着厚重的海派文化,是上海的一块历史瑰宝。”接着,导游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们讲述了召稼楼的“身世”。

织梦好,好织梦

  召稼楼位于闵行浦江镇的边缘,源起于元朝初期,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现面积达150亩之广,散落着不少清代建筑,目前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有“礼耕堂”、“礼园”等。召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召稼楼也是汇流黄浦江、吴淞江的明代水利家叶宗行的故里。当地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兴起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明代工部右侍郎谈伦为激励父老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丰收,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从此,每日清晨鸣钟不止,逢天气有变时即鸣钟告示。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这一带就此人勤田丰,赢得四乡好评,因此人们将这里称呼“召稼楼”。

dedecms.com

  我正听得出神入化之际,突然儿子喊我快走,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继续往街内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荷花墙、骑马墙、青砖黛瓦等充满明清文化韵味的建筑群,和那穿幽桥而过、清澈如镜的涟漪小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进街头,就看到门口的牌坊上有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大师范曾的《召稼楼》题名。往里进去不远就上了一座拱月式的花岗石桥,名曰:“报恩桥”。桥体上写有一幅对联:“行善事不图报是至善,知情义当感恩为真情”。看后深有感悟。这时正好有位白须老翁走上桥来,从他徒手蹒跚的样子可看出就是当地人。我上前施礼道:“老先生,您能给我说说这桥的来历吗?”,老翁停住脚步,微笑着向我们讲述了这座桥的故事。

copyright dedecms

  报恩桥原为无名简易木桥。明天启年间,周浦商贾冯克安因追随东林党人遭阉党所害,族人皆系狱,唯幼子冯伯卿幸免。冯氏在危厄之间,秘寄三箱金银于召稼楼商友奚家。奚家素守诚信,经两代人多年寻访冯家后嗣,终得伯卿下落,了却金银“完璧归赵”之愿。时,冯伯卿穷困潦倒,得此诚信之资,堪称绝处逢生,由是商海数年搏击而成大富。伯卿报恩心切,备六箱金银亲送奚家。三箱用于造桥报恩,三箱用于修缮金刚庙,深得乡民赞誉。从此木桥改建为石拱桥。清道光九年重修。1962年倾圮,建混凝土结构,易名保安桥。古桥虽已毁失,造桥报恩的故事却永铭乡民心田,口口相传,历久不辍。2008年,,欣逢召稼楼古镇历史性修复重光,改建为花岗石、混凝土结构单孔拱桥,复名报恩桥。为彰显先人恩义诚信美德,特勒石弘扬,使之赓续传承,永志不忘。

织梦好,好织梦

  土生土长的老翁,是了解召稼楼古镇的一本活字典。我们与老人商量,干脆给我们当导游,我们付资给他。老者摆摆手说,陪你们走走可以,反正我每天都要沿街遛弯的,但我分文不取。我们内心感激不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老人领我们穿过保南街,来到附近的礼园与机云亭。礼园是现在古镇里最大的景点了,是在清代奚氏仁善堂遗址上修建的,里面除了花园亭台楼阁外,还有上海城隍秦裕伯纪念馆、明代水利专家叶宗行纪念馆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礼园和礼耕堂参观,只在机云亭前拍照留念。这座古色幽雅的亭子是为纪念东吴大将陆逊的两位孙子陆机、陆云而建造的。这儿每天游人如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和礼园隔河相望的是沈家花园(绿野迎宾苑)。老人说,此园其前身就是名气很响的广智学堂。原来这里是奚氏的宅府,奚家曾在这里办过私塾,相传民国名人张闻天、倪尚达、黄炎培、曹汝霖等都在此地学习过。我们看到,沈家花园现在装饰的古色古香、幽静怡人,门前有牌楼,右侧有戏台,大家风范尚存,驻脚赏景的人亦是络绎不绝。 内容来自dedecms

  从沈家花园出来,再往右走是资训堂的遗址,目前只留得一扇门一段围墙了。资训堂,这座由主人奚松与能工巧匠共同打造的具有中西方建筑风格的雕塑虽然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这断壁残桓还依旧傲然伫立,无语面人。资训堂建立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奚家宅第,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又兼备西洋风格的建筑。是当时非常古朴典雅的建筑。资训堂占地约319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三院,七开间带两边厢房,略呈正方形。整幢宅第广泛应用木雕、砖雕、陶雕、石雕工艺。且雕刻精良,题材丰富,古今中外无所不有,是一幢典型的中西合璧的砖瓦结构的院宅。可惜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有一个残缺不全的遗址了,因为在1920年,浦东地面上最摩登的一道风景资训堂毁于一场大火,令人称奇的是资训堂虽遭毁灭,而用青红砖镶砌的漂亮门券,直到今天始终挺立不倒,砖雕的精致,展示出它的独特之美,在落日余晖中别有风致。老人如数家珍似的讲解,是一般年轻导游无法比拟的。 copyright dedecms

  资训堂旁边有一个裕如戏台,戏台旁边有幅对联:“春雨尽浸蓑笠农家耕作望丰年,秋气爽盈仓廪四乡欢聚唱滩簧”;两旁灯笼高挂,喜气洋溢,煞是好看。老人摸摸胡须说:召稼楼乃稼穑之地,向有秋闲逸兴习俗,禾谷归仓,村社竞相搭台唱戏,老幼围观乐在其中。古镇修缮重光,村老耆宿不忘其旧,仍按清季宅台制式复建戏台,冠名为“裕如”,谓之丰足如意,以回味历史之绵延,记丰收之欢庆。追根溯源,这里就是上海沪剧的前身—申剧的发祥地之一。 内容来自dedecms

  老人讲得有声有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我们又来到了叶馆,迎面而立的是一座铜像。老人指着铜像说,叶宗行的最大功绩在于疏浚范家浜,汇并吴淞江,接通上海黄浦江,使江浦得以合流,为数百年后的上海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黄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叶宗行功莫大焉。 织梦好,好织梦

  纪念馆门口挂有高式熊先生书写的对联:“论议开江功百世、廉勤敬德品千秋”。在这里,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既放松地阅读那农耕时代的文化历史,品味海派文化的包融,又欣赏众多的楹联妙语,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感悟人生的哲理。此时此刻,我们为先贤的开拓精神和历史功绩肃然起敬。 织梦好,好织梦

  景观游完之后,我们悠闲地漫步在古镇的小吃街—兴东街、平西街的石板路上,看到了荠菜(草头)塌饼、油墩子、青桔一碗面、重庆汤粉、薄荷糕、擂沙团、双酿团、蟹壳黄、梅花糕、小笼汤包、干蒸圆子、破皮酥、各种串烧、臭豆腐等等各类传统特色餐饮、小吃,包括沧浪亭、品芳、老大昌、杏花楼等上海老字号在当地的老分店。老人自豪的说,我们召楼有三宝:一是召楼羊肉;二是召楼拆蹄(手撕走油红烧蹄膀);三是召楼大曲,为上海名酒。 copyright dedecms

  我们走进一家老式餐馆,点了传统套菜“老八样”,和老人共进午餐,以表谢意。这次老人没有拒绝。临行前,我买了两个咸蹄膀,一笼烧麦,虽然这里的走油红烧蹄膀与周庄的万三蹄膀齐名,但我没有买,因为这种美味我过去已品尝过多次,当然那是周庄的。 本文来自织梦

  与“导游”老人握手告别后,我们驱车返回儿子家里。路上我余兴未尽,余情未了,思绪还沉浸在古镇的悠悠风情中,眼前仍晃动着那位老人慈祥、睿智的面容。一天的所见所闻,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当晚一组诗歌瞬即而生,正是:

copyright dedecms

  (一)

本文来自织梦

  华都闹市不夜天 copyright dedecms

  近在咫尺有幽闲。

本文来自织梦

  古色古香召稼楼,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步一景惊人寰。 copyright dedecms

  (二) 织梦好,好织梦

  一湾清水穿街流, 内容来自dedecms

  两厢店铺红灯绣。 内容来自dedecms

  桥上人群川息过,

dedecms.com

  河中轻舟摇曳游。

copyright dedecms

  (三) 本文来自织梦

  奇石叠嶂水乡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殿堂屹立敬先贤。 织梦好,好织梦

  宗行治水功千秋,

内容来自dedecms

  裕伯城隍恩万年。

内容来自dedecms

  (四)

本文来自织梦

  祖传名吃“老八样”,

dedecms.com

  “八仙过海”呈异香。

内容来自dedecms

  猪蹄大曲醉君意,

本文来自织梦

  烧麦汤包迷人狂。 织梦好,好织梦

  编辑点评:

dedecms.com

  这是一篇介绍上海召稼楼古镇的散文,作者的文笔娟秀厚重,又不失大气磅礴,读来让读者认识了一个大隐于市的古镇之秀美风貌,相信通过作者的介绍您一定会熟识这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明珠。召稼楼位于闵行浦江镇的边缘,源起于元朝初期,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现面积达150亩之广,散落着不少清代建筑,目前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有“礼耕堂”、“礼园”等。召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召稼楼也是汇流黄浦江、吴淞江的明代水利家叶宗行的故里。作者从五一节一家自驾游起笔,主要记述了召稼楼的“身世”,引领读者游览了古镇的主要景点:如报恩桥、南街、礼园、机云亭、沈家花园、资训堂的遗址、戏台、叶宗行纪念馆等,游览完后,作者一行人又品尝了古镇的名吃,真可谓是品赏风景和品尝美食于一次旅行中,美哉妙哉!文章最后以四首游览古镇的感慨诗歌作结,更加衬托出了此次旅行带给作者和家人的兴致,同时也感染着广大读者,不仅也想起身去游览一番,去认识这位大隐于市的江南古镇,探访她美丽的面容和在其中蕴含的无穷的文化风情。欣赏学习了老师精彩的古镇之游记,令人如身临其境,收益良多,推荐读者阅读欣赏。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04080-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