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动力助推中国星箭跃上新高度

移动版  2020-04-25 13:00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西安新闻网讯(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斌鹄)50年前的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茫茫大漠,见证了世界航天史上的一幕传奇: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爆发出来的巨大轰鸣声中,中国第一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推举中国第一星——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苍穹。从这一天开始,液体火箭发动机成为了中国人和平利用与探索太空的强大动力织梦好,好织梦

  50年过去了,当年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作出过贡献的火箭发动机团队,已实现华丽转身,成长为我国唯一研制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的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第一星背后的动力贡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事业自诞生之日起,就踏上了自立更生、攻坚克难的漫漫征程。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与坎坷。 copyright dedecms

  1956年,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发展航天事业的伟大决策。同年10月,国防部五院在北京宣告成立,11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动机研究室建立;1958年4月2日,火箭发动机设计部应运而生。在工业基础落后、“手扶犁耙”搞建设的情况下,要研制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尤其艰难。特别是火箭一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自主研制,更是经历了多重挫折和难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发动机研制团队攻坚克难,突破了高频不稳定燃烧这一世界性难题,攻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点火难关,成功研制了专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量身定做的“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团队还通过材料选型与一系列技术分析、试验分解,,提升了一二级发动机的性能,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提供了一流的火箭动力。

内容来自dedecms

  推举中国星箭飞得更高更远

dedecms.com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从1965年开始,航天液体动力人开始了长达28年的三线奋斗。期间,六院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关,在国防建设和航天型号需求的牵引下,完成了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特别是用于“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主发动机的研制定型,使中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到世界五强,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文来自织梦

  上世纪90年代初,六院实现了从三线到城市的战略转移,开始了“扛着红旗进长安,进了长安更高举”的二次创业。至此,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迈上了体系化、工业化道路,发动机从种类、产量到质量,都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先后为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成功了一系列航天动力产品,为推动中国航天发展提供了精准可靠的飞天动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迄今为止,六院研制交付的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完成了330次发射任务,将数百颗国内外卫星及航天器送入了太空,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专项等我国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动力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氢氧发动机不断创新迭代,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不断提高,助力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百次飞行。

copyright dedecms

  以490N为代表的空间推进系统持续助力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的发展;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突破了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为后续的空间站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edecms.com

  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着陆器推进系统助力月球探测任务完美实现软着陆;我国第一台变推力发动机表现完美,书写了液体动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织梦好,好织梦

  以组合发动机等为代表的新型动力关键技术不断突破,重型运载火箭三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为代表的核心技术攻关稳步开展。大机动靶标、霍尔电推进等一大批重点预研项目成果显著,满足了我国航天发展和国防装备建设对各类新兴动力的需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代表了当今世界的领先水平。六院干部职工经过20多年的刻苦耕耘,突破了80多项技术难关,研制成功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 dedecms.com

  以120吨级、18吨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和泵后摆发动机;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9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作为航天运载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航天液体动力事业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从而使我国航天运载技术迈上一个崭新台阶,一举助推“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三型新一代绿色环保新火箭,实现了完美首飞,为太空探索特别是深空探测,提供了更加强劲有力的动力支撑。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10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