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移动版  2020-05-03 13:00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原题:“智变”引发“质变”,五指山市毛道村架通农民增收科技“桥梁”

内容来自dedecms

  科技扶贫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月30日午后,位于五指山市毛道乡毛道村的百香果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里,毛道村村民黄朝宁弯腰穿梭在一蓬蓬绿油油的藤蔓间,忙着施肥剪枝。“原先我们村也种百香果,不管怎么起早贪黑地干,产量就是上不去。”黄朝宁感慨,地还是那片地,产业也还是那个产业,如今却已发生了“质变”。 copyright dedecms

  质变体现在何处?毛道村驻村第一书记、生态科技特派员黄叶军最有发言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过去,毛道村的地里排水不畅影响了收成,没人牵头去修水利,以至于村民们对这片田洋愈发疏于管理。”黄叶军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帮扶工作队入驻后,很快促使平整土地、修建排水渠、引入专业种植公司等实事一桩桩落了地,毛道村百香果扶贫示范基地也于2018年初见雏形。

dedecms.com

  在他看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只是第一步,让“老产业”焕发新生机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到毛道村的百香果基地转上一圈会发现,与常见平顶棚架式的栽培方式不同,这里所有的藤蔓枝条都是高垄垂帘式生长,不仅阳光可以直射到大部分的果叶和地面,一根根铺设在防草布下的管道更能将水肥直接滴灌至每棵果苗的根部,实现精细化管理。 dedecms.com

  “这是一种高垄垂帘种植模式,能有效改善田洋排灌条件,提高百香果的通风透光度。”尽管不是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黄叶军却善于依托整合省市科技部门的科技服务力量,多次邀请海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团队前往毛道的田间地头,为村民进行现场培训教学,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

copyright dedecms

  按照专家们教的方法来种,黄朝宁发现百香果亩产大幅提高,让他直呼“土里刨食”变成了“土里淘金”。2019年,毛道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整合土地扩建连片基地至120亩,实现创收近200万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产量上来了,黄叶军并不满足于此。“除了直接食用之外,一颗颗百香果还可以做成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他开始不时往各大酒店及餐饮企业跑,研发出百香果酒、百香果红茶及百香果果脯等产品,,推动产业发展思路由“销售鲜果”向“精深加工”转变。 dedecms.com

  尝到科技的甜头后,如今毛道村村民们早已把科技特派员当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路人。“前段时间黄书记动员种植泰国红肉菠萝蜜8号,提出要打造休闲观光采摘园,我们二话不说就投了赞成票。”毛道村村民黄海思坦言,有了科技特派员做后盾,他们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记者李梦瑶)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责任编辑 周忆珈 ]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11266-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