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牌楼湾

移动版  2020-05-21 13:00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带着对历史的景仰,我于10月20日上午9点从黄梅县城匆匆赶赴牌楼湾,没有向导,我和老公自驾出发。出门时,在导航上输进“牌楼湾”,却查无结果,于是打电话一一询问,朋友告知大概路径,我们便慢慢前行。 copyright dedecms

  从西河桥边的一条小路往西进发,村村通公路两旁全是笔挺的杉木。透过杉木,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原野,正值秋收,田间地头忙碌着一群群农人。 内容来自dedecms

  走到一个岔口,茫然问路,一群人过来热心指点,说碰到岔口,一个劲的左拐就行。果然半小时后,看到路左500米处矗立一座楼牌,上书大大的“牌楼湾”。我激动地奔到楼牌下,仔细观看楼牌,门楼高耸,蟠龙绕顶,甚是气派。牌面“牌楼湾”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两侧书写着一副对联“背倚蟠龙面朝日月天宝物华眼界宽,湾源明代御赐牌楼地灵人杰胸襟阔”,已初显牌楼湾的位置和历史。再看两旁的碑刻,果然,这是一个文明古村。南宋咸淳八年陶渊明的后人在此相宅而居,后来桂姓、倪姓搬入,繁衍至今。历来人们奋发图强,人才辈出,古有进士、举人数十,今有博士、硕士近百。而且民风淳朴,,明代正统年间,大家踊跃捐献皇粮,以此喜获钦赐金牌,牌楼湾也因此得名。 copyright dedecms

  穿过牌坊,一片徽派民居村落映入眼前。村前是清澈见底的池塘,四周杉木林立、洗衣的石板一排排错落有致。走进村落,一栋栋古建筑夹杂在参差不齐的现代民居中,远远望去,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保存最完好的那栋,是桂姓祖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重三进两层,正厅、耳房、天井、走廊,环环相扣,门槛、门楣、窗台都是青石造就,横梁、穿梁、鼓皮全是杉木雕花而成,地面也都是青砖铺就,连门当、户对都在。更可观的是前厅阁楼居然是古戏楼。据一年过九旬的老人说,他儿时就在这里看过黄梅戏,如今里面堆放着农具和稻草,让人禁不住浮想,多年以前这里曾经是怎样的喧闹欢腾,出演了多少场才子佳人、田间地头的华彩戏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如今人去楼空,昔日的盛景不再,但传唱不衰的黄梅调还是这个古村落最熟悉的语言。就在我们参观的间隙,村民们三五成群的聚拢而来,古戏楼前,又热闹起来,他们自告奋勇,一曲曲黄梅调脱口而出、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激情四溢,他们用歌喉诉说着对黄梅戏的热爱。 内容来自dedecms

  我们正准备离开时,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拉着我的手,说:“还有几处,你参观了么?”我一愣,什么意思,突然就回过神,他们开始问我干吗来的,我随口说来参观的,故有这一说,我笑着回答还没“参”呢。他们就又指点着我去看别处。古迹尚存,大都是一重三进的房子,仍然是雕梁画栋、青石铺就,只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copyright dedecms

  我到过婺源、到过瑶里、到过慈溪,那里的古民居都大面积保存下来,并作了整修,感觉是些新的老房子。而这里,没有任何翻新、点缀、整治,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清代建筑,尽管破落,却是真实的存在。 织梦好,好织梦

  因路程熟悉,回来更快,穿梭在杉木夹道的水泥路上,欣赏着两旁肥沃的原野,20分钟就回到县城。城市的喧嚣代替了原野的空旷、宁静。

内容来自dedecms

  牌楼湾,那个导航上无名的一点,古迹颓然,但一路追寻,沃野还在、淳朴的民风还在、黄梅人对黄梅戏的热忱也还在。 本文来自织梦

  牌楼湾在路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12359-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