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多年前募款为儿子治病,现在终于“还了”

移动版  2020-06-09 18:08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14年前,素不相识的恩人们给了我们帮助,这钱我们一定要还上,他们不肯收,我们就捐给慈善机构,给更需要帮助的人。”6月8日,浙江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村民季明善向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朴素的想法。
内容来自dedecms
2006年,因儿子患先天性心脏病,季明善和妻子季子娥向当地百余名好心人募款1.82万元。不幸的是,儿子2015年因病去世。之后,夫妻俩省吃俭用,到今年攒齐了钱,准备还款,但当年捐款的好心人有的找不到了,找到的也不肯收。
在“还款无门”的情况下, 他们5月底向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分别捐款5200元、1.3万元,以捐代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95年,夫妻俩刚出生的儿子嘴唇发黑、日夜啼哭,被诊断为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最多只能活到20多岁”。他们舍不得放弃,开始没日没夜地赚医药费。

季山头村村干部季光松告诉澎湃新闻,季明善当时白天在工地做泥水工,晚上踩三轮车;季子娥白天打零工,晚上在家做手工,两人还包了块地种菜,“天不亮干活,一直到半夜,每天工作19、20小时。”
织梦好,好织梦
即使这样,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儿子经常感冒发烧,一次得挂盐水十天半个月,还有80多岁的父亲要赡养,旧债未消又添新债成了常态。

2006年,儿子病情加重,医生说手术费要几十万元,季子娥开始四处找人求助。
copyright dedecms

“她带着儿子去政府部门、街道、公司,还坐在马路边,向路人说我家的情况,有人觉得她在骗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帮助。”季明善说,市府办一个办公室里素不相识的6名工作人员当场凑了3900元,劳动局、宣传部、司法局很多工作人员都给了帮助。

季子娥有一份6页的“捐款登记表”,从2006年6月到2007年1月,她募款1.82万元。“20元、50元、100元、300元、1000元的都有,很多好心人没留名字、联系方式。”季子娥说。
织梦好,好织梦
但最终,儿子没有接受手术,“除了费用,最重要的是医生说成功率很低,儿子很可能上了手术台下不来了,我们很怕,不敢冒这个险。”季子娥说,,夫妻俩最后决定放弃手术,保守治疗。2006年~2015年的十年里,1.82万元善款全部花在儿子的治疗上。2015年,儿子不幸去世。

夫妻俩达成共识:还钱。“其实借钱时就决定日后要还,但治疗一直在花钱。孩子走了,我们千难万难也得把钱还上。”季明善说。

内容来自dedecms


2018年,夫妻俩还上了村里、亲戚的债。今年4月,他们攒到1.82万元。5月起,季子娥拿着“登记表”找好心人还钱。

在市政府办公室,因为当年的好心人不肯留名字,也记不清长相,没找到那6名工作人员;又去其他部门,也因为登记的是捐款者所在的部门,没有找到好心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季明善告诉澎湃新闻,他和妻子这时认识到,登记表上的信息太有限,找到好心人难度很大,有个别的联系上了也不肯收。之后,季子娥分两笔把1.82万元捐给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

“钱还了,但当时好心人给我们的爱心和希望永远还不掉,我们会一直记着。”季明善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期编辑 常琛

推荐阅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13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