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说非遗:感受非遗的温度传承身边的非遗

移动版  2020-06-24 13:09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6月12日,在人民网文娱部与媒体资源部联合打造的非“妮”莫属、遗见倾“新”非遗购物节线上直播活动中,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胡雁与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春妮,影视、话剧演员杨立新一起,介绍非遗技艺,讲述非遗故事,让广大网友在直播购物的同时,感悟非遗文化,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织梦

“你知道我国有多少非遗代表性项目吗?国家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有多少呢?”“这位网友很专业。”直播过程中,胡雁时而提问、讲解,时而为懂门道的观众点赞,在与网友互动的同时,为大家带来一场名副其实的非遗“盛宴”。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胡雁(左一)介绍白族扎染技艺。人民网 杜佳妮摄 内容来自dedecms

补充知识点 “带货”有温度 copyright dedecms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2000多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成为20多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织梦好,好织梦

从传统的生活用品到精美的手工艺品,远销海内外的大理白族扎染和贵州丹寨苗族蜡染,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从扛着竹子奔小康到编着竹子来致富,作为贵州省级非遗项目的赤水竹编带领赤水人民走上了致富路;足不出户也能有收入,年逾八十的非遗传承人王秀英奶奶开设了“精准扶贫 香包制作培训班”,带领当地妇女制作手工中药香包脱贫致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王秀英奶奶制作的香包和四川的唐昌布鞋成为了本次直播的抢手货。

dedecms.com

“香包的作用很大,这款香包绣得非常漂亮,有观赏性。它叫‘针棒’,是用来装针的,还有实用性。同时寓意也非常好,‘真棒’!”说起王秀英香包和背后的脱贫故事,胡雁如数家珍,给网友介绍非遗手艺的同时,也扩充了王秀英奶奶和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背景资料。 内容来自dedecms

在介绍具有700年历史的唐昌布鞋时,胡雁现场试穿展示:“(穿上脚感觉)挺好,挺舒服的,(鞋底)挺软的。”同时他表示,唐昌布鞋能够传承700年,是群众“用脚投票”的结果,“现在机器做的鞋已经没有手工的感觉了”,手工做的鞋“一针一线都是带着温度的”。 内容来自dedecms

生动的非遗讲解,暖心的“带货”方式,难怪网友们瞬间被“圈粉”。 本文来自织梦

据胡雁介绍,目前,我国非遗项目共分四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根据2006-2009年全国性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非遗代表项目10万项。其中,国务院认定的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3068名。

dedecms.com

临近直播结束,看着网友对本场“不一样”的直播的喜爱,胡雁感慨良多,“非遗很多都非常环保,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和谐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非遗是“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所在”。 织梦好,好织梦

胡雁表示,希望通过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大家真正了解非遗,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他呼吁:“非遗就在身边,人人都可以成为非遗的传承人和代言人。”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14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