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来啦!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移动版  2020-07-14 13:01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为纪念2005年“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设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海员最多、历时最久的海上航行。面朝大海,古人如何乘风破浪”?跟着青年君一起去看看吧!

copyright dedecms

抱着“葫芦”过河? dedecms.com

远航千里,船只必不可少。但造船并非一日之功,古船是怎样诞生的呢?

copyright dedecms

古人早知“木桴于水上”。神话《八仙过海》中,铁拐李乘着法宝“药葫芦”渡海。其实,这确有原型——古人曾携木头或葫芦等“浮具”渡水;用绳子将葫芦串成一串系在腰间便成了浮力更大的“腰舟”。后来,人们将有浮力的物体并排绑在一起,“筏”便出现了,一如古籍《物原》记载:“燧人氏以匏(葫芦)济水,伏羲氏始乘桴(筏)”。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明代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资料图

本文来自织梦

此外,瓷器、豆子和茶叶是航海“健康法宝”。郑和船队远航时会携带菜种,将瓷器装满土种上蔬菜,途中便有新鲜蔬菜可以吃;豆类易存宜运,可以快速发成豆芽、长成豆苗,化身难得的新鲜蔬菜。

copyright dedecms

《西洋番国志》讲到作为航海物资的“茶”:“下西洋去的内官合用盐、酱、茶、酒、油、烛等件,照人数依例关支”。茶包含多种有益成分,是当时船员喜爱的日常饮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航海饮食中欠缺的营养成分。 copyright dedecms

从腰间浮舟到九桅宝船,从昼观日、夜观星到罗盘和海图,从单人渡水到两万余人的船队,面朝大海,古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未止步,也激励着后辈勇敢远航。 dedecms.com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航海史》《瀛涯胜览》《鉴真东渡的航海食品》等)  内容来自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18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