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有“三新”

移动版  2015-04-01 17:39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中新社西昌3月31日电(记者张素)中国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此间专家在受访时将“新一代”概括为“三新”。
  
  一新:直接入轨发射
  
  30日晚,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细心的人们注意到:这发火箭体型“更高”——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顶层加装了“远征一号上面级”。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远征一号上面级是一级独立飞行器,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轨道。
  
  “以往采用转移轨道发射,比如探月工程采用直接地月转移轨道,让卫星经过几次变轨再进入工作轨道。这次有了远征一号上面级,可以直接把卫星送入高轨道的工作轨道。”
  
  这是中国首次采用直接入轨发射方式执行中高轨航天器发射任务。姜杰说,此举让卫星快速进入空间,“经过大约6小时飞行,达到高度为36000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以往达到相应的高度需要数天。”
  
  30日21时52分火箭发射升空,5小时42分钟后星箭分离,远征一号上面级初战告捷。 本文来自织梦
  
  姜杰说,采用直接入轨发射方式还可使卫星不必携带过多燃料,有助于实现卫星轻量化及“一箭多星”发射。
  
  二新:首次验证星间链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提供依据
  
  星间链路是指用于卫星之间通信的链路,通过星间链路可以将多颗卫星互联在一起,实现卫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
  
  卫星研制方面专家称,星间链路可以引发自主导航技术,有助于提高测定轨道和授时精度。这同时意味着减少地面测控站对导航卫星的信息上行注入等各方面的操作次数,减少对地面布站的依赖,有效降低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
  
  三新:核心部件与卫星平台
  
  这颗卫星由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研制团队介绍,卫星采用国产化器件,做到自主可控,最具特点的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中央处理器(CPU)“龙芯”和国产化铷原子钟。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这颗卫星也是首次采用中科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其特点在于轻量化结构设计,适用于“一箭多星”发射模式。

本文来自织梦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首发星总设计师林宝军表示,卫星研制过程采用“功能链”的设计理念,打破以往的分系统设计理念,有效降低卫星重量和功耗。
  
  谈及卫星研发目标,林宝军表示,一方面是提高卫星的稳定性,“比如设计寿命达到10年以上,同时减少中断率”;另一方面是降低卫星成本,让卫星“再小一些,一次多发几颗”。(完)
内容来自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3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