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实施县乡村医疗一体化……“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加大投入,着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现象,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到了优厚的医疗保障待遇。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资料图片)
copyright dedecms
民生为本打造健康海南
2010年12月18日中午,琼海市塔洋镇红花村60多岁的曹丽娥,带着蹦蹦跳跳的小孙女,来到镇卫生院登记家庭健康情况。她说:“现在看病花费不用愁了,我们也同城里人一样,更关注家人平时的健康。”
农民健康,也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从去年开始,海南省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这一平台,在琼海、万宁等市县试点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农民的健康进行跟踪管理,让农民享受到了更加细致周到的健康服务。
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只是海南省为群众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一个行动,“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加大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竭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现象,使海南卫生事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健康档案:农民健康管理信息化
2010年12月18日中午12:30,琼海市塔洋镇卫生院院长林明洲和院里几名医护人员匆匆扒拉几口午饭,就赶往该镇红花村,他们要利用村民中午空闲时间,去登记填写《海南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
“可别小看这档案,它既有一个农村家庭现有健康状况,也有家族遗传病史等记录,既能为家庭成员提供健康服务,也能为分析一个地区疾病情况提供参考。”林院长告诉记者,卫生院已为全镇80%的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到年底能全部建档完毕。
带着孙女来办健康登记的曹丽娥,全家6口人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她拿着健康表高兴地对记者说:“你看看,这表上有生活方式、健康提醒,多好啊!政府对我们农民真是关心到家了。我家现在三代同堂,就想能和老伴一起健康地活个八九十岁。”
省卫生厅农卫处统计,至去年11月30日,全省农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255.8万份,建档率48%,已提前完成国家规定的2011年建档率30%的目标。
“这个健康档案是活的,不是死的。”农卫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填写好《健康档案》后,再由各乡镇卫生院归档整理输入电脑,形成电子档案,今后海南省各基层卫生院的农合患者的就医记录、门诊(住院)处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农合患者住院就医记录、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等,都会自动进入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
看得起病:新农合解决农民看病贵
“十五”期间,新农合于2003年在海南省试点实施。“十一五”期间,新农合于2006年在海南省全面铺开。由于新农合深受农民欢迎,参与者众多,新农合农民个人出资部分从10元提高到30元,农民不仅能接受,反而感到是件好事。“个人缴费虽然增加了,但政府出资也跟着增加,那说明我们看病更有保障了,报销的额度也会更高。”拿着红色封面的合作医疗手册,曹丽娥说,乡亲们是从新农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记者在文昌、万宁、澄迈等市县乡镇卫生院采访,发现前来看病的农民异口同声地说着新农合的好处。“看病时就报销了费用,手续很简单,很方便,而且报销的额度也越来越高。如果在村卫生室门诊看病,可报销30%,在文昌乡镇卫生院住院能报销90%。”农民陈明清举例说,他儿子重感冒,看一次病费用不到20元。
据统计,到2010年,海南省农村居民参合率97.08%,比2009年的96.43%提高了0.65%;新农合的人均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都有大幅提高,人均筹资标准从2009年的123元/人提高到2010年的143元/人,全省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7%以上,所有统筹地区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万元以上。通过新农合,海南省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医疗救助制度。
看病更方便:县乡村一体化解决看病难
县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就是县、乡镇、村实行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链接与联动。
它首先在保亭、澄迈成功试点,随后在全省推广。用文昌清澜镇卫生院院长李经师的话来解释,就是这个模式能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少出县”。
记者在清澜镇卫生院看到,前来看病的群众很多,连医院走廊的长凳上也坐着正在输液的病人。“清澜镇距文城镇很近,过去不少农民病了,宁愿到县城就医。在县乡村一体化中,乡镇卫生院的设备、医疗手段和人才建设都得到加强,许多患者回流到镇卫生院来看病。”
李经师说,2006年,清澜镇卫生院年收入仅90万元,近几年,随着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管理服务模式的建立,该院门诊量和住院量逐年上升,今年月平均收入在20万-30万元之间,全年收入估计超过300万元。
省卫生厅厅长白志勤说,医疗卫生是政府公共服务事业之一,县乡村一体化体现的其实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努力做到让城乡居民无差别地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改造和改建工作;为乡镇卫生院配齐了“六大件”基本医疗设备,改善了乡镇卫生院服务条件;落实了乡镇卫生院职工住房建设专项资金,为解决职工住房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省财政安排资金1013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建设。目前,全省村卫生室覆盖率为87.51%,100%市县落实了乡村医生定额补贴不少于300元/月的标准。
政企联手:共同关注民生医疗
充分动员社会资源和华侨力量参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是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亮睛工程”、李嘉诚基金会捐助海南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海南省惠民医院等,便是海南省民生医疗的杰作。
亮睛工程是由家乡在文昌的香港商人邢李火原和省政府共商捐助的一项活动,它从2009年2月21日启动,至2010年6月30日结束,在此期间,共捐赠4000万元,筛查出白内障病人近7万,对符合手术条件的31306人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3682.5。该项工程接受了香港“亮睛工程”基金会的评估验收,海南白内障手术率位于全国前列。不仅如此,在香港亮睛工程基金会眼科专家的指导下,海南还普及了防盲知识,培训了一批本土眼科专家,现在海南省已有17名医生能在十几分钟内完成这个手术。
李嘉诚基金会也为海南捐款200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采购、人员培训、3万名农村居民免费体检、土建等“七个一工程”,重点扶持海南省100所乡镇卫生院、1000所乡村卫生室建设。
据了解,李嘉诚基金会捐助海南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自2007年9月启动,主要内容已经基本完成,为海南省新建卫生院的门诊楼、病房、产房等业务用房,总建设面积达4928平方米,服务范围超过58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达21万人。
卫生投入:政府投入加大个人支出减少
“十一五”期间,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五年计划,几乎都以超过15%的比率增加。以卫生总费用为例,2009年全省卫生总费用为51.42亿元,比2005年的23.56亿元增加了1.18倍。随着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加,是个人卫生支出比例的减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52.21%下降到40.4%。
在政府的重视下,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网络日趋健全,人才队伍质量和结构也越来越完善,基本能满足人民的就医需求及健康需求。
数据虽然枯燥,但能直观地说明海南省“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目前,全省医疗卫生机构2266个(不含2395个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数由“十五”期间的37189人增至46599人,重大疾病发病率、孕产女死亡率也不断下降: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0.57/10万下降到26.6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26.17‰下降到17.75‰;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22.63‰下降到14.25‰.
白志勤说,“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为健康海南赚足了一个百分。“十二五”期间,海南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让岛上人人在享有绿色、阳光的同时,享有健康。(范南虹 周升)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