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五项考古新成果发布揭示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

移动版  2020-09-26 18:13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刘颖颖)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9月2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遗址等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 dedecms.com

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从聚落组织、信仰习俗、动植物遗存、出土遗物、宫城建筑、古城遗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补了史前考古中国的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河北康保兴隆遗址 copyright dedecms

早期定居聚落的文化发展与人群演变提供实物证据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寨山遗址范围及2020年发掘地点(庙墕地点)

内容来自dedecms

陕西石峁周边龙山时代石城聚落的调查和发掘是石峁大遗址考古工作和“考古中国”重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详细调查龙山石城20余座,涉及榆林地区黄甫川、石马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等黄河一级支流。从目前发现来看,石城是石峁文化的典型聚落特征,规模差异明显,从数千平方米到400万平方米,体现了石峁王国内部的聚落等级分化。府谷寨山石城便是在此学术背景下发现和确认的。

copyright dedecms

府谷寨山石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田家寨镇王沙峁行政村寨山自然村,地处石马川中游,城内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东南距黄河约25公里,西南距石峁约60公里。除石砌城墙、马面、核心台基外,寨山石城最为重要的发现是21座石峁文化墓葬。墓葬等级区分明显、形制特征鲜明、器物组合典型,为研究石峁文化墓葬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6年夏在南部石砌城墙外立面,发现两处保存较好的马面,初步了解到寨山石砌城墙的年代、结构和砌筑方式。试掘庙墕地点时发现一座较大的竖穴土坑墓,壁龛内的随葬器物组合完整、器类典型,为找寻寨山石城龙山时代墓地提供了重要线索。 dedecms.com

截至目前,庙墕地点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1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为东西向,根据葬具、壁龛及殉人情况可分为四类:一类墓有木棺、壁龛、殉人,共3座。墓主葬于木棺内,仰身直肢,身上一般随葬3至4件玉器。殉人位于墓主左侧棺外,侧身面向墓主,殉人身上有砍砸痕迹。墓主与殉人身上均涂抹朱砂,身下有白色铺垫物。墓主右侧坑壁上有一馒头形壁龛,壁龛内一般放置5件带石盖陶器,陶器组合常见喇叭口瓶、斝、深腹盆、小罐或壶,另外壁龛内还放置1至2件细石刃。此类墓葬规模最大。二类墓有木棺、有壁龛、无殉人,共4座。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壁龛位于墓主左侧坑壁上,壁龛内均放置猪下颌骨,多者10件,少者1件,经初步鉴定为家猪。三类墓有木棺、无壁龛、无殉人,共7座。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部分墓主身上发现纺织物痕迹。四类墓无木棺、无壁龛、无殉人,共7座。均为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和侧身屈肢两类,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此类墓葬规模最小。以上四类墓葬等级区分明显、形制特征鲜明、器物组合典型,弥补了石峁遗址墓地被严重盗掘的缺憾,为研究石峁文化墓葬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是对石峁文化研究的一次重要补充。

dedecms.com

另外,庙墕地点还发现一些房址、灰坑等石峁文化遗迹,出土了一批典型陶器、石器、骨器,特别是墓地周边发现的“灰坑葬人”现象,或与墓地葬仪或祭祀有关,值得进一步关注。

内容来自dedecms

专家点评:石峁文化石城遗址和寨山墓葬显示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明显的等级差异,为石峁文化的确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探讨河套地区社会结构和文明化进程的重要资料。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51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