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题材、寓教于乐让千年文物走向少年儿童

移动版  2023-02-01 00:07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兔年春晚的舞台上,创意节目《当“神兽”遇上神兽》通过先进的舞台技术让只存在于典籍、文物里的上古神兽活了起来。元宵佳节将至,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这股风潮也将延续下来——以故宫瑞兽“甪端”为原型的儿童剧《甪端》将于2月3日至5日上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文物和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甪端》是故宫博物院发挥教育职能,,践行教育使命的又一举措,进一步充实了故宫博物院的青少年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形式。有着“学习委员”之称的小甪端,将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了解祖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好榜样。

织梦好,好织梦

“百万里挑一” 让文物角色更鲜明可爱 copyright dedecms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由文物到角色的转变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在文物历史、文化内涵和设计元素的基础上展开艺术创作,让角色与文物融为一体,真正展现出文物特质。 copyright dedecms

作为剧中的重要角色,文物的遴选让专家和主创们颇费一番苦心。经过多轮研讨,专家们最终在故宫博物院的186万余件(套)藏品中,选择了故宫博物院寿康宫宫廷原状陈列中的明万历掐丝珐琅香薰为“甪端”的原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甪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独角兽,在《宋书·符瑞志下》中被描述为能够日行一万里、夜走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的瑞兽。因此在角色创作中,《甪端》采用了具代表性的独角,再配以演员矫健的身姿,使文物外形特点和性格才能均得以充分表达。 copyright dedecms

此外,《甪端》中还有以故宫博物院清乾隆金瓯永固杯、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为原型的三位配角,它们的角色设计同样兼顾文物特质、历史信息与舞台效果。 内容来自dedecms

“这些文物类型各异,各有特色,有的憨态可掬,寓意美好,有的蕴含深厚的文史知识,比如甪端有着日行万里夜行八千的本事,堪比现代高铁的速度,这些能映射到现实生活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文物。”故宫博物院有关专家表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甪端》中,“活”起来的不仅仅是文物形象,更是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曾经高冷枯燥的文物信息,经过价值挖掘、提炼转化,借由角色设计和独白对话,巧妙融入剧情,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本文来自织梦

尊重历史事实 使作品兼具童趣与深度 织梦好,好织梦

在舞台呈现上,《甪端》通过沉浸式舞美影像、裸眼3D等前沿科技打造的舞台,使千年历史中的文化形象“穿越”到现代。“这是一个讲述科技与文化传承的故事,舞台上的多媒体技术让故宫焕发出带有科技感的美。”总导演薛森宇说,“同时,每个数字、每句台词、每段历史都是在很多专家的帮助下以最严谨标准完成的,也是对下一代的最大负责。” 本文来自织梦

如今,博物馆各式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电视荧屏上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引人入胜,这些都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手段。而将文物融入儿童剧的创作,能让文物变得更生动立体。剧目总策划闫宏斌说,戏剧具有直击心灵的巨大力量,让这个属于中国的独角神兽的故事以最亲近现代孩子的方式呈现,是将文物文化传承和儿童剧表达形式进行深度融合的一次跨界探索。 copyright dedecms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不仅用两代人的情感文化表现了故宫人的传承之心、工匠之心和对文化的敬畏之心,还展现了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历史。珍贵影像资料的展示,能让少年儿童感受到并不为人熟知的故宫一代代“典守者”的精神。

dedecms.com

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表示,拥抱孩子就是拥抱未来,《甪端》让人看到故宫正把头“低下来”,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和几岁的孩子心连心手拉手,进行着平等、美好又温馨的交流,把自己宝贵的财产交给下一代。

dedecms.com

正如《甪端》主题曲《故宫谣》里唱的那样,“一草一木皆有灵”,紫禁城六百年流转的时光里,无数文物默默历经岁月的洗礼,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沉淀。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题材的优秀儿童剧出现,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58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