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删除健康码涉疫数据

移动版  2023-03-05 14:02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这条建议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全国人大代表胡承忠对媒体表示,建议彻底删除全国健康数据。过去三年的健康码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如影随形的第二身份证。他收集了身份证号、人脸信息、行踪轨迹、健康证明等多项敏感的数据。那么,既然健康码已经下线了,这些数据还应该保留吗?胡承忠就认为,应该在应急管理制度当中呢,增补健康码的相关内容,明确其启用、停用的条件和权限,明确付码规则,全国各级各类健康码的数据均因现实梳理并彻底删除,而实际上已经有地方采取了这样的行动,3月2号呢,江苏省无锡市举行了个人数据的销毁仪式,首批销毁的数据的11条,据平安无锡消息,为确保数据彻底销毁无法还原,还邀请了第三方审计和公证处参与工作。销毁健康码的数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数据安全和防止隐私泄露。相关数据显示呢,我国有近9亿人申领的健康码使用次数呢,超过了600亿次,谁也不希望自己这三年来的行程记录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轻而易举的查到,而且很多地方的健康码呢,与当地的公交、社保甚至是支付系统相通,所以一旦信息使用不当或者是造成泄露,轻则可能是收到一堆的骚扰电话,重则可能产生经济的损失。不过即使顶着这种风险呢,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应该保留这些健康码的数据。那么这是怎么想的呢?根据媒体报道,此前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呢,有37.6%的被调查用户认为健康码应该拓展使用场景,一些城市呢,也有意向希望能够借助这些数据打造一些线上的便民便企服务。这三年的数据里面呢,既有各级政府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也有种种教训,涉及到了管理、生活、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等各方面,如果未来出现了其他的应急事件,这些数据可能可以派上用场。而除了转型市政服务,还有学者专家认为,这些数据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可以通过这批数据样本研究制定未来应急防控的长效机制,甚至还可以用来进行其他的社会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的成果也是为了造福社会呀。但是这么多的数据该怎么来管理呢?而且各地的健康码互不相通,在各地管理水平、管理机制有差异的情况之下,怎么才能够保证这些数据的绝对安全呢?目前看来,或许也只有销毁才能够从源头解决个人信息泄露或者是滥用的问题,否则即使是官方转入其他的公共服务,也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专家呢就建议,如果真的决定这么做,那就需要对数据进行详尽的分类和分级,在制定保护方案,并且这些数据如何使用,用作何用,有什么样的使用门槛,什么级别的机关有权使用或者是授权使用的,,如果造成泄露该如何追究责任等问题上,也必须要确立法律法规,保证有法可依。健康码数据到底是应该保留还是删除呢?欢迎您在留言区说说您的看法。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60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