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盏茶,是周恩来总理的最爱,并把它作为国礼馈赠外宾,英国女王更是从这茶香里品出了春天的味道。而这盏蜚声中外的茶,是一个人用46年的时间倾心“揉”出来的。
这个人叫谢永中。
谢永中出生在盛产红茶的安徽省祁门县。年少时,耳濡目染间,他对制茶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每到放假,他就会上山采茶,回家后跟着父母学做茶。高中毕业后,他宁愿违背父母当兵的意愿,也要进厂当一名制茶工。父母善意地提醒他,做这份工作要耐得住寂寞。他依然坚持,没有任何犹豫。
当时的茶厂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制茶师傅都有各自的分工,徒弟们只能学习自己师傅专属的几道工艺。谢永中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用心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习。
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是制茶最初的四道工序。特别是揉捻这一道,虽说只是将茶叶揉捻成弯曲的外形,看起来简单,实际却不然。它讲究的是力道,使力太重就会把茶叶揉碎,必须轻而柔。这对于一个大小伙子来说,并不容易。
为了练好这一手绝活,每天晚饭后,谢永中就撸起袖子,将茶叶放进簸箕,一来一回,,用双手细细揉捻,不停重复着,经常揉到双手酸胀,抬不起来。父母心疼地劝他不要太拼命,他总是摇摇头。他始终记着上班第一天,师傅对他说的那句话“成为专业制茶师只需三年,但成为制茶大师却需要一生”。为着这一梦想,他只能拼。 织梦好,好织梦
凭着自身的灵气和勤劳的韧劲,他很快掌握了四道工序的要诀,而且通过这四道工序完成做出的红茶,已经可以在日常饮用了。可是,祁门茶共有十七道工艺,要想达到香高、味醇、形美、色艳这四绝,后面还需十三道工序,要全部掌握,才能算是真正学会制茶。
立志要成为制茶大师的他决意要向顶尖水平发起冲击,他“破坏”了行规,软磨硬泡跟别的师傅请教。工友们很是不解,經常笑他傻,掌握这几道工艺就足以轻松地当一名专业制茶师了,他这是自讨苦吃。面对别人的嘲笑,他不以为然,仍是屁颠屁颠地围着各个师傅转,力求对每个动作都心领神会。
回到家,他也不闲着,经常埋头钻研到深夜。尤其是筛茶,这是最考验茶师的手上功夫。每天在客厅里,他双手端平筛子,练习旋转和抖动,即便是双手沉重地抬不起来,他也不肯停歇。慢慢地,茶叶在他的筛子里散开与收拢,全凭他轻轻一扬的手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永中终于将完整的十七道工序全部学会。这就意味着,他一个人就可以制作出香醇的祁门红茶。
制茶行当是枯燥寂寞的,很多跟谢永中一起学徒的人纷纷离场转行,可他却一根筋地往里钻;面对新机器替代传统的手工艺,他依然坚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就这么失传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打袋、抖筛、撩筛、匀堆……他用心和爱将这套动作做到了极致,成为如今唯一一位全面熟练掌握十七道工艺的制茶大师。
织梦好,好织梦
这一套传统的筛茶动作,谢永中重复了46年。16700個日日夜夜的坚守得来的报偿是:他把中国茶香揉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
46年一盏茶,谢永中为了心中割舍不掉的茶香情结,用他纵横交错的掌纹揉出了祁门红茶的醇厚。在重复的枯燥中,氤氲着极致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