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创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大公约数

移动版  2023-04-22 02:47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为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书记张军日前在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接受人民网专访,分享了对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看法。

本文来自织梦

“我们进入了智慧教育时代。智慧教育时代所具备的互联网和创新特征,将引发教育的理念、方式、技术手段甚至管理和评价发生根本性变化。”张军表示,新技术让教育理念从知识授予转向学生能力提升,这也推动了教育管理向个性化服务管理转变。他认为,智慧教育不是“互联网+教育”,也不是“智慧+教育”,其本质是新技术驱动下教育模式的一种革命性创新

本文来自织梦

“智慧教育让教育、科技人才结合得更紧密。”张军认为,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根本,,应该对三者进行整体性部署。在他看来,三者关系不是简单的叠加,“创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大公约数。所以从创新意义来讲,需要教育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形成协同,产生合力,这样才能真正让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政策链支撑产业链,实现从教育强到人才强,人才强到科技强,科技强到产业强,产业强到国家强的五链合一、五强协同发展。”他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张军提出,当前我国面临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拔尖创新人才不足,因此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更加下功夫。张军认为,目前在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以及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出上仍存在短板,包括数量上的短板和质量上的差距。“在人才方面,当前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数比较少,很多人才不愿意坐‘冷板凳’,而更愿意投身于获得收益快、收入比较高的行业。”张军还指出,基础研究的本质特点是需要长期积淀和沉浸式研究,但现行评价体系有的还存在急功近利问题。他认为,应该进一步推动建立长周期、个性化、基础性,适合基础研究的评价体系,同时应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打造服务保障一流基础研究的环境和机制,让更多的人能够踊跃投身基础研究。“要通过质、量两方面的提升来破局,使国家在‘卡脖子’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dedecms.com

张军还分享了北京理工大学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他介绍,学校重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培养“SPACE+X”(寰宇+)计划,系统推进专业重塑、教育教学法、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激励机制一体化建设以及相关方面的全面创新改革。比如,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建立面向基础研究的荣誉学院、瞄准拔尖人才创新培养的未来技术学院和推动书院制人才培养。在课程和专业改革上,加强了对基础学科专业的投入和重视,推进课堂革命和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养成、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的塑造。在教和学激励改革上,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实现理、工交叉融合,共同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63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