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齐辉
编前 织梦好,好织梦
近年来,许多海南籍知识青年在外漂泊打拼后又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当年出发的故乡。这里的机遇和挑战让他们耳目一新跃跃欲试,他们纷纷卷起行囊化整为零回到家乡回到农村,用智慧和双手打造新天地。当下,被开发建设热潮推动着的海南广大农村,已经成为青年人再次创业放飞梦想的沃土,新一轮“下乡潮”正彰显着海南创新创业的勃勃生机。 内容来自dedecms
开栏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近年来,海南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实现了跨越发展,这正是海南深入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条件,开辟了新天地。在这个过程中,有欢声、有笑语、有激动、有温情,有疲惫、有艰苦、有砥砺奋进和不懈拼搏。更多的时候,各种复杂的事件、不同的人生、起伏的命运、丰富的情感、多样的经历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海南梦”。 dedecms.com
一座大城市再宏大的发展进拓,都离不开人的成长。而无数个体的成长,则汇聚成一股强劲的海南力量,推动着城市建设向前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栏,全面盘点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我省各领域改革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关注并呈现那些发生在海南这片热土上的最生动的创新创业故事。 内容来自dedecms
6月13日,卓齐辉刚刚谈完了一场螃蟹生意。 内容来自dedecms
他还记得,3年前,当他辞掉年薪数十万的销售工作,和另外几个高中同学一同回到老家,站到一大片鱼塘前时,村民狐疑地看着他们:这群小屁孩说要回来养螃蟹,不是扯淡吗?
本文来自织梦
如今,村民佩服地竖起拇指说:这螃蟹养得好! 织梦好,好织梦
就不信这螃蟹养不出来
万宁市小海养殖区成片鱼塘,卓齐辉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本文来自织梦
现在,他和伙伴们在这里有两百多亩的蟹塘,里面游满了鱼蟹。“每次离开鱼塘出差,心里就会觉得不安,虽然知道鱼塘倒不了,螃蟹死不了,但还是会莫名地希望在它们身边。”出生于1988年的卓齐辉笑着说,他和伙伴很享受成功养出和乐蟹的过程。
养蟹的初衷很简单,他们只想搞清楚:和乐蟹能养出来吗? copyright dedecms
和乐蟹是生长在万宁小海的一种青蟹,卓齐辉说,在他小时候,抓鱼时候经常会不小心踩到它。到了捕蟹季节,一堆和乐蟹爬上来,打着手电筒一照,哪只肥就挑哪只。
内容来自dedecms
2009年,就读于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卓齐辉在一次同学聚会中,聊起海南美食,炫耀起家乡那金黄肥满的和乐蟹蟹黄,讲得大家“唇唇欲动”。卓齐辉想托家人寄几只和乐蟹给同学们尝尝时,澳门威尼斯人,结果却得知,正宗和乐蟹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产量稀少。
一蟹难求?卓齐辉了解发现,野生和乐蟹锐减,养殖产量又因农民养殖技术低下而一直上不去。他和在中央民族大学读书的辜迅翔便想搞清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研究得知,在国外尤其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关于和乐蟹的养殖资料非常丰富,养殖技术也十分成熟,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不信这螃蟹养不出来!”
他们成立了保育团队,准备毕业后回家“大干一场”。
本文来自织梦
家人起初反对他返乡创业
毕业钟声敲响,当他们试图返乡养蟹时,首先遭遇家人反对。 copyright dedecms
“让你从小读书,是想让你能生活在城市,而不是回到农村。”几个家长反对的理由,基本是一致的,外面的世界这么广阔,走出去了,就不要回来。 本文来自织梦
卓小敬怒气冲冲地跟儿子卓齐辉说:“作为父母,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心血供你上大学,就是想你毕业之后找个工干,到外面去发展。”一气之下,卓小敬把卓齐辉安排到南美洲,让他跟着哥哥一起从事外贸工作。在外两年,卓齐辉却一次次告诉父亲要回来。2012年,卓齐辉辞掉了年薪数十万元的销售工作,从南美洲回到海南创业。 本文来自织梦
“有很浓的乡愁,还有就是想搞清楚到底能不能养好和乐蟹。”卓齐辉说。
内容来自dedecms
卓小敬记得,2012年,儿子顶着他的反对回到家乡时,态度很硬。“他说一定要搞,要提高家乡和乐蟹的数量,还要把和乐蟹的品牌打造好。”卓小敬见骂没用,就选择了不理会,心想用不了多久儿子就会吃不了苦放弃的。但他没想到,儿子还真能吃苦。 内容来自dedecms
有几次,卓小敬到蟹塘看卓齐辉和他的伙伴。远远一看,几个年轻人,被晒得黑黑的,在满是污泥的蟹塘里徒手抓螃蟹,“很心疼孩子,反对不了,那就支持吧。”
内容来自dedecms
此时的卓齐辉和另外5名高中同学,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养蟹事业中。
希望打造海南的“大闸蟹” 内容来自dedecms
戴草帽、穿球服、几个笨手笨脚的小伙子成为小海养殖区里的一道风景。 内容来自dedecms
村里搞养殖的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看到这群笨手笨脚的小伙子,村民们背后指点笑话:“和乐蟹,那是养的吗?都不用养!没见过读完大学还跑过来当农民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但很快,他们对这群小伙子的印象就改观了。有一天,年近六旬的老养殖户冠到卓齐辉的池塘里看,看到密密麻麻地都是大个头的和乐蟹,佩服之情溢于言表:“从来没看过成活率这么高的。”一时间,消息传遍了村子。
本文来自织梦
“村民养蟹,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养殖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也不善于总结成理论。”卓齐辉说,他们的团队为了测算出每亩鱼塘养殖多少螃蟹,曾经放干了池塘的水来研究,导致损失了几万元,“但得到了精确的数据,对于后面的养殖起到很大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村民们还开始模仿他们在蟹塘边搞一层防渗膜,用竹片固定好。“单这个措施就能提高百分之二三十的产量,但以前一直没有人想到。”卓齐辉很高兴能将经验分享给村民。
卓齐辉一边养蟹,一边将部分蟹苗放到大海,进行保育工作。“我们选择原始自然农法,重造池塘生态环境,在放养和乐蟹的同时,开始在池塘内引入其他的虾虫鱼草,人工保育野生和乐蟹。”卓齐辉说,如今,团队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0多个人,蟹塘面积已有200多亩,2014年的产值达到近300万元。 织梦好,好织梦
“和乐蟹目前还没有产业链,不像大闸蟹一样,每个环节都很精细。”卓齐辉说,他的梦想就是和更多的养殖户一起把和乐蟹产业链做大做细,做成海南的“大闸蟹”。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6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