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探源科考舱”内,对无锡市滨湖区马鞍遗址发掘并提取的两座距今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墓葬开展实验室考古探源,学者利用线上直播形式开展公众考古实践教育活动,打开尘封了6000多年的考古“盲盒”。 本文来自织梦
2023年3月,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马鞍遗址整体打包提取了6座马家浜文化墓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探源科考舱内进行实验室考古探源。相比于传统的野外考古方法,为何要进行“整体打包”的实验室考古?实验室考古有何优势?
“实验室考古是对文物保护和科研最有利的手段,通过插板等方式对墓葬进行整体打包吊装,,运到基地实验室内进行发掘,相较于野外考古更加安全、可控。”实验室考古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唐锦琼表示,实验室考古在发掘的同时,还能随时对遗迹遗物提取样本进行同位素检测、DNA测定等科学检测,减缓、避免文物的劣化进程,保持文物原始状态。 内容来自dedecms
穿戴好防护用具后,微生物研究专家、无锡一三零微生物研究院教授夏本立进入探源科考舱内,对墓葬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能够尽可能地延长微生物的生命周期,为考古研究争取更多时间。”夏本立说,微生物鉴定判断是考古研究中判定遗体具体死亡年龄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判定误差已精确到1.4年左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此次科考研究,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了体质人类学、岩石矿物学、黏土学、微生物学、微痕分析和科技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多角度、专业化提取墓葬内的各种信息。这是全国第一次对马家浜文化的墓葬开展实验室考古,第一次在考古发掘现场多学科专家合作参与史前考古科研样品的提取,第一次有微生物专家参与史前考古现场的取样研究。 本文来自织梦
“此次考古探源的成果再次印证无锡地区拥有7000年人类生活史。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考古手段,以实验室考古探源方式,让更多大众走进文物、感知历史,通过展示考古过程、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帮助大众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增强文化自信。”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说。(记者苏雁 通讯员姬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