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魅力乡村我的家”河南省灵宝市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的舞台上,模特秀、情景剧、秧歌、戏曲等节目逗得台下观众乐开了花。“这次演出的蒲剧《明公断》,还得了二等奖。”说起刚刚过去的大赛,灵宝市故县镇郭村文化合作社的戏迷安亚萍记忆犹新。今年58岁的安亚萍,从小痴迷蒲剧,只要有空,就会对着手机学唱腔、练动作。她还自费购买戏装,和村民凑在一起排练演出蒲剧小戏。
copyright dedecms
在灵宝市,蒲剧是当地群众最喜欢的剧种之一。最初,像安亚萍这样“上了台子是演员,下了台子忙着下田干活”的文艺爱好者自发成立了乡村文化合作社。近年来,为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灵宝市对乡村文化合作社拨付一定的活动经费,出台了《灵宝市乡村文化合作社奖励办法》,,对发展较好、特色突出、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合作社,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依托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舞台、文化活动室、培训室、文体广场等广泛开展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合作社,广泛发动乡贤、村经济能人出资修建、改善村文化设施。灵宝市文旅部门还采取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的方式,通过“引专家”“结对子”“聘顾问”等多种形式,对社员进行免费培训,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对公共文化供给内容进行专业指导和提升。
在焦村镇罗家村,两位70多岁的老艺人李迎仓、刘金全自编自导,组织20多名戏曲爱好者排练了反映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现代蒲剧《弘农儿女》,演出后引发强烈反响,还被邀请到郑州参加乡村振兴文艺交流演出。豫灵镇自从成立了黄河金三角豫灵文化合作社,与邻近的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等地开展民间文化互动,已成常态。豫灵镇39岁的蒲剧演员张萍满是欣喜:“大伙一块儿交流学习,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只有植根群众、服务群众、惠及群众,才能激发出群众乐享文化的内生活力和动力。”灵宝市文化馆馆长李艳娜介绍,目前灵宝市共组建乡村文化合作社169个,发布线上视频作品1175个,每年举办文化活动400余场。 dedecms.com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邢 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72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