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业务述评摘录(2014年12月15日~2014年12月21日) 本文来自织梦
从12月16日开始,本报在重要版面开栏“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拉开了走转改新常态报道的序幕。有了精彩故事,怎么精彩地讲述故事?怎么写出“这一个”和“那一个”的不同?
dedecms.com
生态志愿者很多,16日的报眼,《廖理纯:从董事长到“锹王”》就写出了“这一个”的与众不同。“4年间,廖理纯拿出个人上千万元的积蓄,搭建起一个公益平台”,点出了其独特。他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呢?文中给出解答:30来岁,就赚了好几千万,成为中关村的成功企业家,他开始思考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他把余生一万多天,做成台历,每天倒撕一页,向死而生倒着过,由此思考活着的意义。”这句话,安在别人身上,也许显得矫情,但在他身上,却恰如其分、真实自然。
本文来自织梦
同样,17日的头条,《担当,是改革者必须的修行》,展现给读者们一位辨识度极高的法官形象。“我们的产品是司法公正,产品质量出问题,总得找原因”、“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这些诗意的、富有哲理的话语,不可能从环保企业家口中说出来,也不能够是大山深处干部的语言,只能是“这一个”——这位思维缜密、才华横溢的大法官。
dedecms.com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干部喝酒现象锐减,更别说喝得正大光明还写到头条报道里。18日的头条,《老高的牵挂》,为何多处提到老高喝酒?因为它有助于勾勒“这一个”的鲜明形象:大山里基层干部的身份、潇洒爽朗的性格、真诚质朴的少数民族汉子,要唱便唱,说干就干,这符合老高的个性。 本文来自织梦
一位生活谈不上富足、甚至接连遭遇打击的普通人,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组织一支民间救援队,并在种种考验下坚持下来,创造一年挽救200多条生命的传奇?20日的三版,《托起生命的圣洁》里的主人公,从儿子去世不得不面对生命的残酷,到挑战极限发现生命的可贵,,他的人生观、生死观,在那一刻发生了转折。正是在这一个逻辑基点上,筑起俞关荣之所以成为“这一个”的伟岸形象。
我们常说“魔鬼在细节中”,细节是报道熠熠生辉的根基和保障。以上4篇“精彩故事”之所以将“这一个”写得生动传神,一个共同原因就是抓细节。
例如,《锹王》篇中所描绘“黑红的脸膛和质朴的笑容”,将长年的塞外辛劳刻画得真实准确;“又一阵狂风,贴地卷来,吹得人几乎站不住”,把当地的自然气候描述得让人身临其境。《法官》篇中用到“哀思如潮”这个形容词时,立即用了一个细节:2天里,10万多网友留言讨论;而讲到2000人来参加葬礼时,补充道:“白花远远不够用。”或一句话,或几个字,真实感、说服力就增强了好多倍。《老高》篇中有个细节:“给火塘添了几块硬木疙瘩”,假如没有到现场进行细致观察,哪能敏锐捕捉到这个“硬木疙瘩”呢?在《救援》篇中,记者对俞关荣微信昵称“大磉”的追问与解释,也是抓准了人物性格与形象的独特之处。 copyright dedecms
把好故事讲精彩,让“这一个”立起来,既要抓精彩细节,还要重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以彰显人物的辨识度。
“凛冽的北风,刮过连绵的沙丘和枯草斑驳的草场,刮过近处成片齐腰高的樟子松林,刮过苗圃的防风帐,扑打在廖理纯发亮的脸上。”这是《锹王》篇描述的廖理纯工作环境。不对不对,这位董事长不应该在吹着空调的豪华办公室吗?场景的落差,暗含着对比,折射出人物精神的高度。《老高》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语言,质朴生动,多短句和口语,就像老高一样淳朴亲切,使文章与人物完成了内在连接。在《救援》篇中,写生命失去时的残忍,是为映照获得重生时的美好,在烘托、对比中,主人公面对承受的日常,也就倍添了几份不平常。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将持续一年,如何让众多人物在笔下“立起来”?必须是,也只能是紧紧咬住“这一个”,抓独特,讲不同,写细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并指出:“要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式’宣传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多做‘滴灌’,精耕细作,润物细无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讲好“这一个”,写活“这一个”,就是“滴灌”,就是“精耕细作,润物细无声”。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费伟伟,人民日报正高二级编辑。曾任《市场报》副总编辑、《中国能源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福建分社社长、地方部副主任;六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著有《新闻采写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好稿怎样讲故事》等新闻业务专著6部;主编《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人民日报写作课》等新闻业务专著6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杨花漫漫》等散文、游记、通讯集3部。) dedecms.com
(选自《人民日报记者说: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80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