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文学频频跨界“出圈”。其更新快速、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能不断产生吸引公众的新内容,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商机。文旅部门也把握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正将网络文学IP优势融入到本地旅游场景中,着力打造沉浸体验展、IP主题乐园、IP主题酒店等兼具文化特色、沉浸感、互动性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满足游客需求,提高主题文旅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如小说《长安十二时辰》在网络化传播与影视化改编之下,成为知名潮流文化IP。2022年,西安更是打造了大型沉浸式实景旅游景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成为当年全国最火热的旅游景点之一。 本文来自织梦
文旅融合由来已久,人们因旅而文,亦因文而旅。如今,诗与远方不再是独属于文人墨客的雅致,而是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在数字媒介时代,网络文学崛起及IP化展现了新的传播特征,数字化的文化空间勾连“屏幕”与“旅途”,助力文学打开时空之门、走进文旅地点。然而,在“一屏万卷”的数字时代,我们得以在字里行间“一日看尽长安花”,又为何还渴望在现实生活的旅途中寻遍笔墨情致中的山河画卷?
如果说阅读文学作品是读者与某片土地的对话,而旅行则是这场对话的身体力行。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风景、历史和文化,早已在读者心中种下了好奇与渴望的种子,而当读者踏上书中描绘的那片土地,当纸上的风物跃然眼前,读者便仿佛真切地穿入了小说的世界。
数字媒介时代,数字传播赋予了文学前所未有的“可见性”,使其在读者的评论、分享等二次创作中,通过平台和网络迅速扩散,使特定文旅地点获得新的文化内涵,实现文旅的再生式传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数字技术可供性之下,网络文学成为赋予旅行意义的文化介质,与影视“联姻”所带来的媒介想象力则深化了景点的文旅意涵,所形成的文化IP化身成为景区“流量密码”,引领读者在旅行中虚实融合,打破想象与现实的“次元壁”。可以说,,这是一种追求与文学“共鸣”的旅行,读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深刻的情感共鸣。这种感性体验也重塑了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行走于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土地,读者从局外人转为与地方文化共鸣共生的鲜活主体。通过真实体验,个体与作品中的文字不再割裂,而是被唤醒文化记忆,产生深刻认同。
本文来自织梦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意义便在于此。景区所承载的是中华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更是泱泱大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文化是文旅活动的“天赋”,若想将其最大化,就离不开文学等优秀文化作品的活化赋能。《水浒传》于龙虎山,正如《长安十二时辰》于西安,网络文学正成为带动并赋予文旅价值的新载体。 内容来自dedecms
如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数字时代,网络文学将众多美景带到读者眼前,为山河画卷赋予了新的生命,让读者“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旅程交织互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让我们一起跟着网文去旅行,重新发现文学和生活、虚构和真实在特定地点里的共生吧。
(作者王旭辉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83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