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谈诗夜讲词”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逝世

移动版  2024-11-25 12:02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人民网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刘微)2024年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她一生致力于古诗词的研究和推广,被誉为“诗词的女儿”。 织梦好,好织梦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便跟随长辈吟诵古诗词。如果不是因为抗战,叶嘉莹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1941年,她最终选择了辅仁大学的国文系,志在做一名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者。 copyright dedecms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踏上了她坚持一生的教师之路。她还接受了哈佛大学等众多高校的邀请,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华古典文学。

本文来自织梦

改革开放后,思念祖国的她给国家教委写信,请求回国教书。1979年春,南开大学迎来了这位归心似箭的学者,叶嘉莹在这里开启了她回国讲学后的第一课。教室里座无虚席,前来听课的学生挤都挤不下。 织梦好,好织梦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叶嘉莹所作的这句诗,便是她从事诗教事业的生动写照。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不愿意下课。她以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无数学子的敬仰与爱戴。 内容来自dedecms

在现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叶嘉莹曾说,“古典诗词凝聚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往往是用生命谱写诗篇、用生活实践诗篇,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本文来自织梦

在叶嘉莹看来,能与古诗词交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理性、感情,传给年轻人。”她说。

内容来自dedecms

90岁生日时,叶嘉莹曾说,“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即使到了91岁高龄,她依然坚持教课,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给研究生上课。博士生、硕士生,加上来旁听的人,坐在塑料小矮凳上,每堂课有二三十人。 织梦好,好织梦

94岁寿诞之前,叶嘉莹宣布将个人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这些年来,她的个人生活虽然极度节俭,但为了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却累计捐赠了3500多万元。

内容来自dedecms

95岁时,叶嘉莹又提起另一个愿望,“在有生之年,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她坚持以传统声调读诵,为后人留下诗词原本动人的音韵。

dedecms.com

在叶嘉莹看来,“诗词不是知识,不是学问,而是一种感发人心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不死。”她鼓励年轻人多读些古典诗词,进入诗词里的感情境界之中,从而获得更多超越现实种种问题的有效力量。

本文来自织梦

如今,叶嘉莹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的学术成就、教育贡献以及她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83601-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