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李义平
世界经济史告诉我们,创新不是群众运动,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参与者的自觉行为。
创新只能是市场经济下的创新
近读加拿大学者瓦科拉夫·斯米尔撰写的《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发现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制造业方面的创新都发生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于是,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对人类生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创新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深入到经济形态和体制的层面。
这些对人类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是里程碑式影响的创新都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换言之,市场经济体制与创新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具体表现为七点。第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分工和交易,分工就是专业化。专业化有利于把某项工作或事业做到极致,有利于在给定的领域探索广阔的未知领域。第二,竞争、优胜劣汰规律在普遍地起着作用,不创新就难以生存。第三,供给可以创造需求,大量的供给创造了大量的需求,把人们潜在的消费欲望变成了现实的消费,而且永无止境。第四,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都是自由劳动者,是马克思所讲的把劳动力变成了商品的工资劳动者。这一变化引致的变化首先是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必须经过商业渠道去解决,而不是自给自足,这就拓展了广阔的需求。需求,或者说市场需求永远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在市场经济下,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只是按算术级数扩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自由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并由此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五,市场经济是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大批量消费。第六,市场经济下的各种经济活动,包括创新,是来自于草根阶层的普遍参与,并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了千千万万的企业家。第七,市场经济拓展了广阔的产业领域,特别是制造业。上述分析说明,市场经济的机制促成了一系列的创新。 本文来自织梦
而中国历史上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特点是:第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广泛的分工和交易,没有需求层次的提升以及人员的大规模流动;第二,重农轻商、重本抑末,歧视企业家,不可能产生千千万万的企业家;第三,倡导学而优则仕,把人们引导到对为官趋之若鹜,而不是创业和经营企业;第四,推崇中庸,抑制冒险精神,冒险精神的缺失使得难以探索未知领域,也就难以创新;第五,知足常乐,缺少不断增长的需求对发展的刺激;第六,没有实验室科学,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制造业。所有这些,决定了历史上的中国很难有制造业方面的创新。
市场经济下创新的特点
我们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和创新有着内在联系,那么,市场经济下的创新有什么特点呢?
市场经济下的创新是内在的,是创新者积极主动的行动。市场经济下的创新者之所以创新,除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法则是领先原则。正常情况下不是甲比乙在绝对量上多多少,而是甲比乙在相对量上领先多少。于是,率先创新者可以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随着其他企业纷纷跟上,在出现一个经济发展高潮的同时,利润随之被平均化,社会的经济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实现了新的均衡。在此基础上又有敢于冒险者打破新的均衡,再一次引领创新和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永远不会完结。 内容来自dedecms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是敢于探索无限的未知领域,坚韧不拔,越挫越勇,奋斗到底。熊彼特曾经就此写道,企业家“存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求得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最后,存在着创造的欢乐,把事情办成功的欢乐,或者只是施展个人能力和智慧的欢乐”。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也指出,“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的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总之,企业家会执着地追求,把事业做到极致。
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创新的性质适合企业,适合企业家。创新意味着要探索无限的未知领域,有诸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两个
方面:一个是创新的方向和技术层面的不确定性。创新者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作出大致判断,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自己的知识、信息,判断是否接近事物发展的方向以及必须攻克的技术难点是否能够突破,创新者如同蚁群中的探路者或探险家。人们期盼成功,但成功的概率并非抛硬币,有时简直就是碰运气。另一个方面的风险则来自于市场,来自于市场的检验。马克思曾经说,商品交换是一个惊险的跳跃,跳不过去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自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企业具有优势的地方,政府恰恰不具有优势。 copyright dedecms
如何使创新脱颖而出
首先,靠平等竞争的环境,而不是靠补贴。市场经济下创新最为根本的来源就在于平等竞争。当代中国亟须健全的是平等竞争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才能很大程度地激发人们的创新激情。
必须改变用补贴刺激创新的思维习惯。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平等而干净的环境可以把企业家精神引导到创新方面,因为干净而平等的环境意味着企业家要生存和发展,除了竞争别无他途。补贴不仅破坏了平等的竞争环境,而且形成了大量的寻租机会。只要寻租、千方百计地争取补贴的效益大于创新,编造各种说法、包装、公关、争取补贴就成了企业家的必然选择。补贴什么产业、什么项目,都是政府选择,意味着政府对产业走势作出预判,意味着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而计划经济的失败证明了,政府恰恰缺少这方面的足够的能力和信息。最后,在补贴审批者和争取补贴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各种骗取补贴的现象大量发生。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多有创新,靠的是体制和机制的力量,补贴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只会削弱市场经济体制在创新方面的作用。
其次,应当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边界,而不是过分强调集体观念,压抑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内森·罗森堡在其所著的《西方现代社会的变迁》中指出,“革新本身是反传统的一种形式,并且可以假设发明家比大多数人更具个人主义倾向。如果确实如此,西方研究机构的组建和发展的多样性反映了一定程度的个人主义”。这里所讲的个人主义,就是思想自由,富于想象,甚至异想天开。如果没有这些,创新根本无从谈起。创新是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结合。 织梦好,好织梦
再次,应当抑制“官本位”,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广阔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引导人们首先选择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行业和岗位。“官本位”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这样的社会重农抑商、重本抑末,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极其狭小,只能学而优则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完全不同于农耕文明下的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下的“官”是为企业和民众服务的,而不是管人的,只是维持基本的经济社会秩序所需要的,并不比一般大众高贵。市场经济向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社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改变“官本位”才能把人才吸引到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抑制“官本位”就要使各种职业的荣誉感大体相同,为仕者没有特权,处在人民群众的密切监督之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胡秀荣)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