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黄+蓝”:海岛上的绽放

移动版  2015-12-18 18:18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荷塘听雨之一》(油画) 王锐

《复活岛》(油画) 刘运良

dedecms.com

  12月2日上午, “吾言吾意——黄+蓝”艺术沙龙首届作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黄+蓝”8位画家在海南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展示自己的文明视野与抱负,值得关注。观展之后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研讨会,艺术家与批评家、文化人济济一堂,真诚交流观感,有欣赏有批评,发言踊跃;研讨会上思想激烈碰撞,探讨真问题,充满浓郁的学术氛围—— dedecms.com

  12月2日,由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主办、国新书苑承办、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鲁能海蓝福源·《新海岸》杂志社协办的“吾言吾意——‘黄+蓝’艺术沙龙首届作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为期6天。展览集中展出易至群、谢源璜、乔德龙、程连仲、王隽珠、刘运良、刘培军、王锐8位艺术家具有探索性的作品,连日来,吸引了各方观众,反响较为热烈。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展览之后,参展艺术家和海南文化界人士座谈,共同探讨艺术的相关话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来自织梦

  立足天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用画笔推介海南 copyright dedecms

  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马良在研讨会上表达了他对这次特别画展的惊喜。他说,“‘黄+蓝’作为一个艺术群体,并没有完全一致的思想观念及艺术主张;八位艺术家的年龄跨度也很大,恰巧覆盖了‘30后’、‘40后’、‘50后’、‘60后’、‘70后’五个年代跨度;其所从事的艺术种类也多样,含国画、油画、雕塑等。但年龄、专业甚至观念上的差别并没有妨碍他们意气相投,走到一起,共同探讨艺术话题。难能可贵的是,立足本土,讲述海南故事,是这八位艺术家自觉的文化担当。”

本文来自织梦

  这次画展的参加者既有画家,又有文艺评论家、作家、媒体人。据了解,“黄+蓝艺术沙龙”是有缘相识、相交于海南的一批艺术家,于一年前自发组成的纯粹民间的艺术群体。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孔见表示,“‘黄+蓝’艺术沙龙首届作品展看完,感觉是各有千秋”。 dedecms.com

《吴哥神韵》(雕塑) 程连仲 本文来自织梦

《吴哥神韵》(雕塑) 程连仲 copyright dedecms

  孔见认为,“刘运良先生这次让我刮目相看,他原来的作品比较奔放,这组则非常内敛”。据了解,刘运良是位具有书法、绘画、陶艺、摄影多方面修养的“50后”艺术家。自落户海南之后,他以各自上百幅的篇幅,绘制了“万年前的火山文化及火山古村、千年前的东坡行迹、百年前的南洋骑楼”的《石之魂》《东坡魂》《骑楼魂》三大系列,写就了他送给海南岛的系列情诗。

内容来自dedecms

  这次画展的一大亮点,便是艺术家们纷纷用画笔表述海南故事。 本文来自织梦

  “40后”的艺术家乔德龙,就是一个将诗、书、画、印及文史哲、佛道禅修养全面接通了传统文脉的画家。因此,他便为“东坡别琼”这样一个“历史的包孕性时刻”勒石为记。海南大学美术系教授李生琦表示,“乔德龙乔老师的画让我震了一下,他一生中就是倾注身心画这个,苏东坡北归那幅,气势宏大”。

本文来自织梦

  王隽珠是“50后”艺术家,这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画山水画界脱颖而出的北方才俊,来琼之后,十分喜爱海南的人文环境,常思考如何为海南山川传神立照。

copyright dedecms

  热爱海南,讲述海南故事,是这八位艺术家画作中流露出来的文化情怀与担当。 dedecms.com

  艺术家笔下的 织梦好,好织梦

  凝聚力与生命力

copyright dedecms

  海南大学青年学者贾冬阳是一名活跃的文艺批评家。他说,如果没有共同的文明抱负,没有共同的艺术追求,那么,“黄+蓝”就不过是一个客居海南的艺术家的松散联盟,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搞出类似的联盟,比如“白+黑”或“红+黑”。因此,我们要探索“黄+蓝”艺术沙龙真正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copyright dedecms

  易至群是八人中的老大哥,惟一的“30后”画家,极富探索精神。易至群来自文化底蕴深厚的荆楚大地,对以屈原、庄子为代表的楚文化深有研究。从《天问》、《国殇》中,可以看到他对《楚辞》的解读与呈现;《木雕漆器时代》则表现了他对青铜文明向“木雕漆器文明”转换的思考。画家吴楚宴说,“易老师的作品以前没有看过原作,今天看了感觉他不是不懂传统性,而是有担当。他用重彩、重色,那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继承了秦汉时期的用色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国殇》(国画) 易至群 dedecms.com

《出海》(油画) 谢源璜 织梦好,好织梦

  “40后”的艺术家谢源璜,一辈子率性随意,然而,他不满足于行迹的多彩,更看重艺术面目的多元一体,他四处吸收当地文化的因子。海南大学副教授李音说,“当我发现他的部分作品创作年代是1979年,很吃惊,他在那个年代已经解放了自己”。与会的观者表示,他的画为油画民族化提供了一些启示。 dedecms.com

  贾冬阳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共同处于一个古今中西之争的大时代,共同置身在海南岛这个“陆与海相互引领的界限上”。他认为,黄+蓝艺术沙龙成员,有着共同的文明处境和空间处境。他说,“对民族文化的土地与血的尊崇、对大时代的文明抱负,对临界之地的自我意识,才是这个艺术团体真正的生命之所在”。

copyright dedecms

  海南艺术家的时代使命

dedecms.com

  马良也认为,参展的八位艺术家对生活、艺术乃至世界有着多维度、高密度的思考。其艺术创作本身也因为处在风口浪尖,且由于艺术家不断探索、持续掘进的态势,因而有望攀上可观的精神高度。 copyright dedecms

  旅德雕塑家程连仲先生虽也是“40后”,但不像易至群、谢源璜、乔德龙三位先生,身上多少还有些的民国风,程先生则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雕塑家。在为博鳌亚洲风情园所作雕塑中,他以“国际性、独特性、现代性”要求自己,“把线面结合的装饰手法,立体派的几何构成,形体的简化处理”统摄到创作之中,为自己的艺术开出了新局。

dedecms.com

  “70后”的王锐虽然年轻,却是一个相当成熟且具有理论素养的艺术家。他早期即以《黎家印象》系列,建立起自己的“神话图式”和独特风格。作为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的发起人之一,王锐仍然强调在画中发掘海南的地域文化精神。 本文来自织梦

  据介绍,这次画展取名“吾言吾意”,虽有“花开数朵,各表一枝”的意思,但更想向世人表达“我怎么画”,这样一个更符合时代特质与艺术本质的命题。 dedecms.com

  作为“60后”的刘培军,这位“常把人物当藏獒画”的汉子,却也有着万般柔情,既能刻画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皱纹与眼神中的沧桑,也能刻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黎家少女的妩媚。

dedecms.com

画展开幕当天,观众云集。

copyright dedecms

《忽如一夜 山泉有雷音》(国画) 王隽珠

copyright dedecms

《天涯情缘之二》(国画)乔德龙 内容来自dedecms

  这次画展研讨会信息量密集,思想交锋不断。孔见也对这次展出的画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苏东坡北归那张大画,固然是很有气势,但大画往往是存在某种败笔之类的东西,可以被人挑出毛病,影响了观者的情绪。所以我觉得不一定要追求大”。 织梦好,好织梦

  与会者的共识是,在传统艺术的强大背景下,“黄+蓝”的每位成员都试图在做一些新维度的探索,而这种探索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所以,无论它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实验性也好,是一种守成也好,还是一种介乎二者之间的生涩也好,总之它的意义就是八种向度、八种维度的面貌呈现。他们试图通过这种不是完全松散的组织,以不断绘画、举办画展这种方式,在这个中西文化相争的大时代里、在海南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展示自己的文明视野与抱负。

dedecms.com

  (本版照片由见习记者徐晗溪翻拍)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19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