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海南撒下“繁星点点”
内容来自dedecms
■ 本报观察员 陈成智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国人看来总是重如千钧。
1月27日,万众瞩目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
此时,尽管海南正在经历少有的寒冷天气,但一个新的词汇“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却搅热了省两会。
“十三五”开局之年,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谓意味深长。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重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1000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00个产业发展对接前沿的特色小镇,1000个形态各异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一旦真正崛起在琼崖大地,将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辐射带动周边村镇,从而实现将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的目标。
细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人们发现: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契合!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有了扎扎实实的新载体
201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留下的另一句为人熟知的话。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农村这块短板必须补齐。
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28年的发展,海南从一个孤悬海外的边陲海岛,变身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但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是全域概念,不是一地一城概念。我们既要看到三亚、海口、万宁、陵水,都崛起了一批可以媲美全球任何国家五星级酒店的酒店群,也要看到我省农村面积大、乡村众多,是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短板”,也是关键。只有对接国际旅游岛发展要求,彻底改变农村面貌,让广袤的农村脱胎换骨清秀可人,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旅游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阐明党中央治国理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村、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等新词背后,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决心跃然纸上。
就海南而言,如果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长期上不来,如果农村环境和生态得不到改善,如果特色农业不强农民钱袋子干瘪,就无法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旅游岛”。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美丽海南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十三五”时期是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目标的冲刺阶段。“十三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在未来五年,实实在在地挥墨书写琼崖大地百镇千村的巨变史,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就有了扎扎实实的新载体,海南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有了内涵丰富的新抓手。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需要丰富的乡村游产品助力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海南具有全国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环境资源优势。事实上,在全国率先高擎文明生态村建设大旗基础上,海南多个市县近年来选点实施了一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且已开始尝到甜头。
——琼海市会山镇大到建筑物,小到路灯,无处不体现色彩斑斓的民族元素。镇政府还投入资金给当地加脑村修路、通电、处理排水排污等,完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其打造成苗族特色村寨。如今的会山镇,经常能看到自驾游客人。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依托高山云海、峡谷瀑布、民俗文化等特色元素,以风格独具的乡野村落、苗家庭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被一些游客誉为“人间仙境”。
——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老周三村,一座半岛,一个村庄,一条水道,三面大山。坐着木轮牛车,闻着木棉花香,游客悠哉游哉。
产业,是村镇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关乎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在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注重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挥美丽乡村的造血功能,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将能带动村镇走出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响脱贫攻坚战”时,明确将重点实施“特色产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等十大精准脱贫举措。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就是最好的脱贫致富捷径。琼海会山镇、琼中什寒村、白沙老周三村等村镇的实践就是最好的例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完善旅游产品,满足中外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在散客、自驾客成为绝对主流的今天,我们固然需要邮轮游艇游、高尔夫游、低空飞行游、温泉游、免税购物游,但同样需要充分挖掘海南乡镇、农村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推出海南古宅游、特色民居游、黎村苗寨游、黎陶制作游、山区瀑布游等特色小镇游、美丽乡村游产品。
一个旅游产品参差多态的国际旅游岛,才能真正拥有自己文化的根、文化的魂,才能在与自身资源相近的普吉岛、巴厘岛、济州岛、夏威夷、马尔代夫等全球知名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激烈竞争中,产生独特的竞争力。
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
“多规合一”是动力和保障
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重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1000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如果缺乏规划引导,就极容易遭遇特色不鲜明、产业易重复、景观多“撞脸”的尴尬。
在海南旅游发展史上,一些所谓的“黎村苗寨”“野人谷”等景点,不仅简单重复,甚至向游客兜售胡编乱造的所谓“民俗”,这方面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在本报观察员看来,未来五年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海南拥有现成的政策红利:省域“多规合一”。
事实上,驱动全省多部门和各市县,重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1000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本身就是落实“多规合一”的具体体现。同时,“多规合一”也将成为推进此项工作的制胜利器。
一本规划,一张图纸,一个平台,一套机制干到底。通过“多规合一”,海南实现了土地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协调统一。“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特色产业小镇”四级城镇架构,将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全省城镇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实现南北两极带动、东西两翼并进、中部保育发展”。有了这样的基础架构,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就不会偏离预期轨道。
展望未来,我们眼前不由浮现出这样的景象:
驱车或漫步海南村镇,随处可见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旅游产品应有尽有,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处处凸显细节,游人可以观赏特色黎族打柴舞、苗族招龙舞、体验古法钻木取火,买到极具特色的纯手工制作伴手礼,甚至连乡间插秧的农夫农妇,都成了旅游从业人员……
这样的海南村镇游,令人神往。
这样的海南村镇,没有理由不让世人刮目相看! (本报海口1月28日讯)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1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