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记忆中的和乐蟹(组图)

移动版  2016-02-14 02:38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爬出池塘晒太阳的和乐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爬出池塘晒太阳的和乐蟹。

内容来自dedecms

蟹农在万宁小海里捞蟹。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蟹农在万宁小海里捞蟹。

本文来自织梦

卓齐辉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抓蟹、绑蟹。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卓齐辉现在已经可以熟练地抓蟹、绑蟹。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返乡创客记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蔡倩 通讯员 黄良策

  世界那么大,你想怎么看?

  万宁和乐蟹保育中心的5个青年小伙用行动作出了回答:返乡创业,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拯救记忆中的美味。

  创业让生活充满无限的可能。

  返乡创业,养殖、种植什么的都有。四大名菜中的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皆是养殖的,唯有和乐蟹一直都是海里自生的,不过,现在也有人成功养殖了。

  养殖和乐蟹的是几个万宁“吃货”,5名大学生。为了和乐蟹,他们毅然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万宁渔村,承包村中大片鱼塘,凭着自己的执着多次试验,最终成功养殖和乐蟹,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水产公司。

  唯有美食与家乡不可辜负

  带着咸味的海风掠过万宁市小海养殖区几千亩的池塘,又轻轻扶起成群的白鹭在池塘上空滑翔,又吹过悠然凫水的海鸭。

  卓齐辉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深吸一口海风的咸味,他步履轻快地沿着小海海岸向自己的蟹塘走去。“看,一只野生和乐蟹!”他停住脚步,屏住呼吸,指着小海中一抹一掠而过的青影兴奋地大叫,“现在虽然也少,但早几年你就没这运气看到了。”

  和乐蟹是生长在万宁小海的一种青蟹,只因邻近小海的万宁市和乐镇人擅长抓蟹,“和乐蟹”才因此而得名。童年时的卓齐辉有这样的深刻记忆:到了捕蟹季节的晚上,沿着小海的岸滩散步,能听见“沙沙沙”的声音,那是螃蟹脚爬过沙滩的声音,不小心都能踩到一只螃蟹。这个时候,只需要打着手电筒挑,哪只和乐蟹肥就把哪只捡进筐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想到这个场面,卓齐辉总是不禁口水长流。读大学后的他常常把这段记忆在半夜最饿的时候与宿舍同学分享,顺带渲染一番和乐蟹鲜嫩可口的蟹肉、咸蛋黄一般油亮的蟹膏,说得大家个个腮胀,常常发一声喊,将他按倒在地上,命令他“缴蟹不杀!”

  兴冲冲的他随即托家人寄几只和乐蟹给同学们尝尝鲜,结果却得知正宗的和乐蟹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产量稀少。

  作为本岛名菜,却落得一蟹难求?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卓齐辉较起了真。此后,他开始对和

  乐蟹的产业现状和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和乐蟹产业假蟹泛滥、真蟹少;和乐蟹的产地万宁小海因环境恶化导致野生和乐蟹产量锐减,而和乐蟹的养殖产量又因农民养殖技术低下而一直上不去。

  美味的和乐蟹即将消失?“吃货”们坐不住了,卓齐辉联系了同在北京的高中同学辜迅翔,从2009年8月开始,他们先后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东南亚水产技术部门、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等机构取得联系,争取到他们的技术帮扶指导,保证了生产技术的科研支持。他们还成立了团队,准备立项筹备万宁和乐蟹保育中心,在毕业后回家乡大干一场。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小伙子们的“返乡大计”,在家人面前碰壁了:为了“阻止”孩子们“下乡”务农,卓齐辉的父母二话不说,把他“安排”到了国外,在南美洲从事贸易工作的卓齐辉只好和印第安人打起了交道。辜迅翔也因为父母的反对,穿上西装、打上领带,进入了海口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但身在异乡的他们,竟都放不下对家乡小海日益恶化的环境担忧。于是,2012年,他们各自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另外3个同样已经在城市里有了稳定工作的高中同学一起,回到小海边,承包了60亩池塘自主创业当起了养殖和乐蟹的“农民”。

  这一年开始,几个戴草帽、穿球服、被海风吹得黝黑、成天在池塘里忙活却又笨手笨脚的后生仔们成为小海养殖区里的一道稀罕风景。

  在小海里养鱼虾养了几十年的农民们都背着他们指指点点、窃窃私语。“这一片养殖区,干活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民,从没见过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卓齐辉说,他们的出现,一度成为这片养殖区的“笑话”。“和乐蟹,那是养的吗?都不用养!没见过读完大学还跑过来当农民的!”见到这群干活笨手笨脚的后生仔,很多农民都将他们当笑话看。

  不会捕蟹,他们的双手被蟹螯夹得伤痕累累;为研究合适的密度,他们往池塘投入过多蟹苗,结果螃蟹举螯相向,自相残杀,留下满池狼藉;为了大面积取样,他们抽干池塘中的水,满塘螃蟹都被活活晒死;要感受螃蟹口感,他们一度的伙食全是螃蟹,吃得他们“见蟹变色”……

  后生仔再次引起小海老农们注意时,是在2012年底。“阿辉塘里螃蟹快跑出来了,叫我们帮他去抓一下!”来到后生仔们承包的一口池塘边时,这些老农们惊呆了:池塘里的水因一次误操作被排空了,满池塘的大螃蟹们挥舞着钳子正活力十足地往外爬!“天啊!我水产养殖几十年,从没见谁能用一口池子养出这么多螃蟹的!”年近六旬的老养殖户冠叔啧啧惊叹。

织梦好,好织梦



  60亩池塘的第一造销售额达到70万元!整个小海养殖区都沸腾了,老农们挤满了后生仔临时居住的棚屋,向他们讨教养蟹的经验。

  “之前海南养殖螃蟹,都是粗放式混养,放任不管。所以对于养殖和乐蟹,我们就是海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辜迅翔信心十足地说。正是这群养蟹外行,从闹出的“笑话”里找到了成功。经过三年多的筹备,2013年7月,和乐蟹保育中心在当地民政局正式备案成立,在此前的4个月,克莱布(取自螃蟹英文crab的音译)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爱它,就为它定制一片池塘

  如若往年,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夜半,卓齐辉依然习惯到池塘边逛,塘埂是最好的催眠步道,手电筒的光圈打在沾露杂草上,闪珠一圈一圈,那是这片土地送给他们的光环。

  卓齐辉的手指上依然有着新旧伤口,那是他的螃蟹留给他的纪念。这群让他又爱又怜的小家伙们依然会趁他不注意,时不时给他来上一下子;而他在看到螃蟹脱壳成长时,也依然会激动不已。

  然而,当年被螃蟹教训得“没脾气”的他,现在也能随手抓起碗口大的螃蟹随意指点,向蟹农们传授养殖方法。他们的生态养殖法,与传统养殖户们买回蟹苗抛进池塘便不再理会的粗放式养殖法不同,显得更加粗中有细:选择原始自然农法,重造池塘生态环境,在放养和乐蟹的同时,开始在池塘内引入其他的虾虫鱼草,人工保育野生和乐蟹;绝不轻易往水体中投入药物,以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注意塘中螃蟹密度,以免螃蟹之间“自相残杀”,多次试验后他们得出结论:1到1.5只每平方米是最理想的密度;塘边埋上黑色塑料膜,以免螃蟹“离家出走”……一项项一条条养殖技术,卓齐辉如数家珍。 内容来自dedecms

  “不施加人工药物,用生态搭配混养保证水质不受污染,我们的饲养方式是在培育池塘里整个生物链的结构,我们就是相当于池塘的生态结构策划者,我们放多少鱼、多少藻类、多少螃蟹,都在考虑池塘内能量的平衡,有一个平衡生态的循环。这种养殖方式保护水质使螃蟹不会生病,还能增量,质量很高。”辜迅翔提到,现在他们养殖和乐蟹的池塘里,水质达到了二类水的标准,比小海中的水还要干净。


  对于辜迅翔来说,创业的感觉就像是藏着许多惊喜,需要自己去探索,刻意去追求规模可能会使企业走的很吃力甚至变形。在他的建议下,公司现在推行预约定制池塘,甚至可以预约定制螃蟹的尺寸。

  这帮年轻人还有一个新的想法—要将池塘恢复成原有的湿地环境。“我们也经常和很多环保组织沟通交流,发现恢复湿地环境和养殖产业其实并不冲突。”保育中心里英语能力较强的辜迅翔经常阅览国外资料,他发现,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都有在红树林里养殖青蟹的成功做法,“恢复湿地环境,还能够发展生态旅游业。我们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样本,然后逐步推广开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1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