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送“鱼”,更盼送“渔”

移动版  2016-02-15 06:52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最近,我随单位领导到湖南桃江县最偏远的乡村——松木塘镇南河冲村,这里是我们“一进二访”扶贫定点联系村。村支书刘云安告诉我们,全村1798人,分居在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的各个山旮旯里,交通极为不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而人均山地面积达7.2亩,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内容来自dedecms

田少山多,交通不畅,缺乏支柱产业,村级经济不活,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一技之长,致富能力不强,这些就是基本村情。刘支书说,多亏前些年上级扶贫整建队修通了连通村部的水泥路,让多少年足不出户的村里人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但因受资金、地域等因素影响,有些村民小组至今仍然不通公路,只有崎岖狭窄的简陋山道,山里丰富的竹木、矿产资源不能通畅外运,影响经济的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上级对特困村民的帮扶,大多注重资金物质方面,有些村民没有多久钱就花完了,再眼巴巴地望着上面,极个别的甚至把上面下发的玉米种子给孩子爆成爆米花,将上面送来的仔猪喂养不到百十斤就杀掉吃了。

织梦好,好织梦

我们来到73岁的郭胜兴老人家。他已经瘫痪在床六七年了,日常生活全靠70岁的老伴打理。因有一个儿子,依照政策他们不能享受农村低保、“五保”,全靠每月70元农村养老金和儿子有限的接济生活。儿子经济条件也不好,儿媳前年嫌家里太穷跑了。儿子没有技术,在外打了几年工,最近因经济不景气也被迫回到家里。“我也不想拖累儿子,要是国家能对我们这样重病特困家庭有特殊照顾就好了。”郭胜兴说。

copyright dedecms

48岁的丁落仁,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找不到老婆,现在和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问他为什么不到外面打工,他说母亲无人照料,加上自己文化不高,没有技术,出去了也找不到事做,只好待在家里种种田、打打零工,勉强求个温饱。他满心期待地说:“要是今后镇里、县里能办一些技术培训班就好了,我学会了一门实用技术,等把母亲送上‘山’后,也好出去打打工挣点钱,找一个愿意进门的女人做媳妇,共同度过余生。” 内容来自dedecms

回到村部,我们又和村支书刘云安聊开了。他深有感触地说,要真正实现中央“十三五”脱贫目标,帮助村民彻底刨掉穷根,应做到一是期待上级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民的文化技能培训,千金在身,不如一技在身;二是期待政策扶持,精准扶贫,因地施策,一村一品,帮助贫困乡村改善环境,发展生产,培植支柱产业,不断增强贫困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三是对因残因病致困、年老体弱贫困等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在“五保”、低保、医保、医疗救助、困难补助等社保政策上兜底,帮助这一弱势群体实现脱贫。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湖南桃江县松木塘镇 朱金良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1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