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揣浅陋,谈谈如何写好教育评论

移动版  2016-02-17 02:38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加入蒲公英评论()有十个月了。在这十个月中,我边写边学,写了不少教育评论。几位编辑也肯定我,说我在写作方面有很大进步。通过写评论文章,我感觉自己确实受益匪浅。在此,不揣浅陋,谈谈如何写好教育评论。 内容来自dedecms

  首先,力求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如果没有典型的事实为论据,没有深刻的内涵为灵魂,没有新颖的角度,而是浮皮掠草、隔靴搔痒、无病呻吟,那么写来的评论只能是矫揉造作、花里胡哨的卖弄,谈不上质量和效果。教育评论贵在说理透彻、以理服人,在教育日趋固化、板结之处,撬开了一条缝隙,擦亮了一点幽光。好的教育评论见解深刻独到,观点清晰明确,让人读后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因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明确表明观点,不晦涩暧昧。比如马得清老师的《破解教育悖论须加快教改步伐》一文,值得称道之处是“论如析薪,贵在破理”,讲得丝丝入扣,让人心悦诚服。

dedecms.com

  其次,力求贴近生活,读来亲切。写教育评论由不得作者任意挥洒,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都必须做到意在笔先,忌枝枝蔓蔓、东拉西扯。好的教育评论厚重有力、耐人寻味,其语言通俗易懂,让人喜看、爱读。比如宫振胜教授的《教师评价应慎言“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就是在一个极狭窄的话题范围内,以总有话可说且言之有物的方式道出了所论之事,让读者倍感亲切。 copyright dedecms

  再次,力求短小精悍,辞达理举。教育评论贵在辞达而理举,最初我写教育评论时论述的面铺得很开,想把问题的各个方面都去讲一讲、论一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由于常常是论点不集中,论题模模糊糊,文章拖沓冗长,讲了一大堆,却不得要领。 dedecms.com

  显然,基于篇幅、格式、功能、特性等限制,教育评论在选题、选材时也应注意,下笔的切口要小。所谓切口就是切入点或写作的由头。如张学炬老师的《人事借用岂能“拔了萝卜留个坑”?》一文就做到了“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所谓“大处着眼”,就是要掌握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教育的法律法规,在选材、立论上视野要宽、思想要敏锐,善于发现新动向、新苗头,谈出新思想;“小处落笔”,指的是善于抓住小事情,从细微的局部入手,集中火力一语破题。蒲公英评论编辑跟我交流时,说写评论要有“双向思维”:一方面自己的观点,有感而发,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判断以及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言人所欲言”、“发人所未发”,真正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不炒别人的“剩饭”,让人觉得没有“嚼头”。

本文来自织梦

  当然,对于教育评论者而言,“打铁需要自身硬”,文章有水平,发声才有力,读者才愿意接纳。而能为“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人拨开眼前迷雾,应该是教育评论写作的最大意义。(作者段伟,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第13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1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