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目多年没有变化,且考试试题与往年试题重复率高达80%以上;部分学生考试前突击往年试题而顺利通过考试或死记硬背知识点并获得高分……”近日,网络赌博,一条关于“兰州交大学生不满试题太简单写公开信上诉”的微博在网上热传,引起广泛关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考试轻松过关是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甚至巴不得老师“划范围”。在这样的情形下,居然有学生因“试题太简单”而公开“上诉”,确实令人意外。不过,从公开信的内容来看,学生这番抗议其实是维护自身权益的理性之举。。
事实上,现在有些大学教育之“水”并不仅仅在考试内容简单。去年,中青报曾推出两篇相关报道,引发了强烈反响。在一篇题为《一封来信再揭大学教育弊病》的报道中,北京一名大二学生痛斥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陈旧的培养模式和“水课”消磨了大学生的青春时光。随后,又跟进了一篇《大学教师的挣扎:严格还是放水》,从施教者的角度,再次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耐人寻味的是,在学生们抱怨大学课堂太“水”的时候,老师们也在被“水”困扰和折磨。不管是在名牌高校,还是普通高校,学生要求老师“放水”以及老师主动“放水”的问题都存在。 内容来自dedecms
有研究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分数膨胀”现象。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发展为大众教育,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分数膨胀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在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达国家早已出现。数据显示,1966年哈佛大学只有27%的学生获得A,到1996年,这个数字增至46%,同年,哈佛82%的毕业生成绩为荣誉毕业生。引起分数通胀的最直接原因包括学生参与教师评估和教师降低课程难度的投机行为等,而更深次的原因则是市场化的高校主动降格招收学业准备度不达标的学生,同时又为了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牺牲了对学生严格把关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分数膨胀是高校应对市场化的一种消极方式。
内容来自dedecms
此外,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的“严进宽出”僵化模式才是罪魁祸首,因为毕业率太高,学生就会觉得学不学习无所谓。不愿读书的与愿读书的混在一起,两相妨碍。考试时,放水则损后者,坚守则畏前者。因此,应该建立淘汰机制,通过“宽进严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在历史上,严格的淘汰机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1928至1937年,清华大学每年的学生淘汰率为27.1%,理学院最高淘汰率达到69.8%,工学院则为67.5%。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1932级学生毕业时的淘汰率高达82.8%。这样高的淘汰率不仅没有惹出乱子,反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子。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至1938年间的学生中,就有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两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当然,我们今天不能简单照搬当年的淘汰机制,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通过“宽进严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当属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