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础教育持续发展方略的剖析

移动版  2016-06-04 18:00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今天所有单纯靠物质、靠资金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再是教育的主要问题,最难的问题在于让教育回归育人本原。

内容来自dedecms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中外文化交融汇聚的地方,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教育实力最为雄厚的城市,作为当代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她始终以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气质书写着教育历史。上海基础教育史上产生过许多个中国的“第一”,如格致中学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引进西方科学课程的新型学校,盲童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还有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一批教育家的实践躬行……海派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培养了许多改革先锋和时代弄潮儿。所有这些历史文化积淀为上海教育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基础教育继续保持着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追求,善抓发展机遇,回应时代要求,以诸多开拓性的创举继续推高基础教育的基准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引起全球关注的2009年和2012年两次PISA测试的结果证明,上海义务教育的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两次结果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趋势比较一致,这说明了一个地区学生学业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地区长期积淀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这个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文化对学生发展水平有着深刻影响,学校水平、教师队伍以及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最终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这也印证了上海长期以来教育政策取向的稳定性对这座城市的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并持续有效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常常听人这样评价:上海基础教育之所以能够领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在“先一步、高一层”地设计教育蓝图和确立实现步骤。的确如此。而要实现这样的“始终领先”需要一代代教育决策者在继承中突破,既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走势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与预判,也要对微观领域的改革状态和实现可能有非常深刻的洞悉和精准的把握。  内容来自dedecms

  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破解难题  内容来自dedecms

  牢牢把握上海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破解难题,是上海教育决策始终遵循的原则。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上海坚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激发教育发展的活力,在迎接社会对优质教育巨大需求的挑战中,不断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不断增强教育的综合实力。  copyright dedecms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通过基础教育市区分级管理的体制改革,采取了“市区(县)联动,重心下移,区域推进”的策略,发挥了各区县优势、特长,激发各区县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在全市形成了区县间“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体制优势几乎发挥到了极致。  copyright dedecms

  九十年代,上海抓住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功能转换的历史机遇,连续实施了薄弱学校更新工程、初中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学校达标工程、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等。到了新世纪初,全市的学校布局基本适应了城市人口分布和形态布局,为上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面对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追求日益呈现出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上海主动探索“管办评分离并联动”的机制,通过扶持专业性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破解学校均衡发展中的难题,创造了政府公共服务新的实现形式,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也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行政效率。 

织梦好,好织梦

  审时度势,始终保持基础教育的时代性、开放性和超前性  织梦好,好织梦

  紧紧围绕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始终保持基础教育的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是上海基础教育持续进步的重要缘由。  本文来自织梦

  课程改革是关系国家、民族和地区未来的大事,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是关系从教育的宏观决策到微观实施各个环节的重大命题。上海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面向新世纪的“一期课改”,建立了以社会的需求、学科的体系、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教材改革理论模型,构建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板块课程结构。 

dedecms.com

  到了1998年,上海启动的“二期课改”同样是敏锐洞悉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结果,是顺应时代要求,合乎国际潮流的重要战略举措。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背景下,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础教育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期课改”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难能可贵的创新举措力图突破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新的生长点;着力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和“被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抓手。

dedecms.com

  所有这一切的探索,在今天看来,既对以能力为导向的PISA测试结果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回归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之本义。  本文来自织梦

  坚持高标准、高要求,追踪世界教育改革前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始终追踪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前沿,坚持按照争创一流的高标准、高要求,发扬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建设教育高地,这是上海教育的显著特征。 织梦好,好织梦

  参加PISA项目本身就是追踪教育前沿的行动。测试成绩的公布确实提振了上海基础教育的信心和士气,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上海学生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接下来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是继续分分计较地追求成绩、图高分之快,还是谋人之健康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如何继续实现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继续保持领先势头? 

内容来自dedecms

  PISA测试的结果已经让上海在世界教育的坐标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面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和阵痛,上海教育还需要回应新的时代命题。因为先行先试的改革探索让上海率先获得“改革红利”的同时,也率先触及了教育内涵发展中更深层次的矛盾。 

织梦好,好织梦

  面对新的挑战,上海及时提出了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前进方向:尽管按照人口变化及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仍然需要继续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的力度,但这已经不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尽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保持学生良好学业成绩依旧重要,但这已经不再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唯一追求;仅仅是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硬件设施的统一配置、教育质量的标准化并不深刻反映内涵发展和高位均衡的本质,也不能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新诉求,更不是教育改革的全部价值追求。 

dedecms.com

  上海已经走过了仅仅依赖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益的阶段,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内涵建设、教育的人本价值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整体构思和实践突破,从而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多样化需求充分满足,这是新时期回归教育本原的价值追求,也是上海基础教育进入转型期的标志,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老百姓所应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教育进步和教育利益。  本文来自织梦

  基于这样的认识,上海提出了转型发展的五大方向,确立了转型发展阶段的重要突破口,如以“绿色指标”为切入的评价改革、以“新优质学校”推进为切入的义务教育阶段高位均衡发展思路、以创新素养培育为切入的高中改革、以创新内涵发展机制为切入的区域教育改革、以校长课程领导力为切入的深化课程改革实践、以研究学生为切入的教师教育境界提升策略等。这些具体的抓手是将思想转为现实的操作路径,而这些富有智慧的实践典型又把思路的光芒彰显出来,成为可行的依据。上海基础教育在内涵发展“深水区”中破解的难题其实也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这说明上海正在走向前沿,也正创造出自己的经验贡献给世界。 

copyright dedecms

  激活学校内生力量,从“文化自觉”中寻找前进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上海基础教育推进策略中始终把促进学校发展放在教育改革重要的位置。在所有的教学场所中,学校是发生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场所。长期以来,上海始终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作为重要策略,特别是在注重内涵发展阶段,必须下移管理重心,激活学校内生动力,发挥教师智慧创造。只有让校长学会领导学校课程,在学校最核心的工作中发挥才干,才有可能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天的课堂上,才能真正提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 

copyright dedecms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常常在对功利的追求和对育人本原追求的交织之中摇摆,因此有必要通过“挣扎”来认清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严峻的现实是:教育的专业性与社会理解教育的简单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种认识的简单化、片面化,容易影响并导致教育过程中精神生命的窒息和教育工作者专业道德的泯灭。因此需要去坚守,需要通过坚定的专业立场去捍卫崇高的人类文化精神。  dedecms.com

  上海曾经提出校长的“文化自觉”,旨在从“文化自觉”的高度中寻找前进的动力。校长是学校教育的领头人,校长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和行为选择“不局限于行政的批动,不束缚于‘潜规则’,不屈服于世俗压力”,校长只有达到文化自觉的高度,才能推动教育的文化转型和学校的自主发展,才能实现具有历史和时代意义的文化担当,这是极为重要的命题。  dedecms.com

  同时上海还采用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行动计划,来增强学校的品质;通过“重新定义好学校”的命题以及“新优质学校”的样本定义来引领学校的发展。这些“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不追求特殊资源配置”的普通学校,因为其全面育人质量过硬而成为全市“从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人的发展”的标杆。 

本文来自织梦

  分数排名第一的学校、择校率最高的学校未必是好学校,离开教育本原的学校更不是好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关注,学生的需求得到响应,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的凸显“人”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对于学校的师资队伍,不光是去看学历而还要看老师读懂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学校评价也需要从传统的用一把尺子衡量和评判所有学校的做法,转变为用多元尺子来衡量每一所学校在对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增值价值。上海的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因为坚守着对教育本原的理解,展开着质朴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实践,这些学校以始终保持公共理性的淡定而成为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成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积极回应者,正是靠着他们的肩膀托举了上海教育的基准线,这是上海的基础教育最值得认可之处。 

织梦好,好织梦

  教育的转型是艰巨的,因为今天所有单纯靠物质、靠资金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再是教育的主要问题,最难的问题在于让教育回归育人本原。只要教育的领导者既有深思熟虑的战略意图和价值追求,又有在动态治理中的行动智慧,积跬步、至千里,集小胜、成大胜,既不试图一蹴而就,又绝不能无所作为,内涵发展“深水区”的种种难题是可以逐一攻克的。

copyright dedecms

  我们期待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捷报。(作者尹后庆,系上海教育学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巡视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7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