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一生的知名作家吕庆庚(杨万宁 李登福)

移动版  2016-06-07 02:54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在上世纪60年代,有一本带有北方农村生活风格和气息的长篇儿童小说《小砍刀的故事》,创造了当时发行量超100万册的记录,并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这部小说描写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一个外号叫“小砍刀”的习武少年,同仇敌忾,协助八路军伏击鬼子的汽船,与汉奸、伪军斗智斗勇,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传奇故事。该书就是冀州籍作家吕庆庚的成名作。 copyright dedecms

  吕庆庚(1923—2012),笔名勤耕,冀县(今冀州市吕家庄)人。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南五专署枣北县公安科干事,武汉江汉区区委副书记,湖北安陆县干训班主任,安陆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办公室副主任,湖北省孝感地委宣传部科长,湖北省委宣传部科长,《文艺》编辑部主任,《桥》月刊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湖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秘书长、副部长,省文联副主席、顾问,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顾问。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第六、七届委员。2012年4月9日在武昌逝世,享年89岁。 copyright dedecms

  吕庆庚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尤其擅长儿童文学。吕庆庚的儿子吕晓涢记得,在他识字之初,父亲的书架上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书名叫《小马的盒子枪》,这是吕庆庚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单行本。后来,又陆续读到了《战友》、《我和小州》、《小砍刀的故事》等等,都很好看,文字生动有趣,人物活灵活现,极富生活质感。有意思的是,吕晓涢读这些书的当时,并不觉得这些好看的小说竟然就是自己父亲写的,还以为它们一定出自于一位很了不起的大作家的手笔。因为,和他们朝夕相处的父亲,实在是太家常了,脸上似乎并没有想象中作家应有的沉思表情和深邃目光。

织梦好,好织梦

  吕晓涢回忆说,很多年后我才明白,表情与目光是与文字的优劣无关的。有时候正相反,深邃只不过是对浅薄的掩饰,而家常才真正像一块纯棉的织物,有粗糙而温暖的质感,一片蔼然。 本文来自织梦

  吕庆庚1951年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小马的盒子枪》是他出的第一本小说单行本,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世纪60年代初,吕庆庚正当壮年,是他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出作品最多的时期。那段时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伏案创作,常常到深夜,那时他正在赶写《小砍刀的故事》。不久,吕庆庚的长篇小说《小砍刀的故事》(《小砍刀传奇》)出版了,可以说这是他的成名作和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 织梦好,好织梦

  吕晓涢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那两年,几乎隔不几天父亲就会拿回刊载有他的新作的报刊给我们看,而我则是父亲最忠实的小读者。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父亲人生的井喷阶段了,那时候的父亲笑容满面,心情很好,常常在构思新作,沉浸在他虚拟的人物与环境中,如饮佳酿,微醺地看着眼前的世界,似乎有无限的创造力。也就是在那几年,父亲得到“笑面虎”的绰号。我想父亲的笑其实并不是朝外的应酬,而是向内的沉浸,是他心灵深处美好情愫荡漾起来的表情涟漪。那样的一种沉浸感,应该是一种最难得的人生境界。 织梦好,好织梦

  之后,吕庆庚又陆续出版了散文集《翻身乐》,民间叙事长诗《崇阳双合莲》(合作),短篇小说集《我和小州》《异邦朋友》《进山》等。其中,《进山》被《人民文学》转载,得到茅盾先生佳评,被文学界关注并被译介到国外。 内容来自dedecms

  儿子吕晓涢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父亲彻夜伏案创作的那些日子,心中大约会有一个朦胧但雄心勃勃的创作计划,除了《小砍刀的故事》和之前讲的那些小故事,他还有很多故事要讲,比如“大先生”,比如“张二福”,许许多多的精彩人物,都装在他肚皮里,将会一个个走出来和他的读者见面。然而父亲的井喷连同他的创作蓝图因政治环境的变化戛然而止。后来父亲老了,晚年的他坐在靠椅中,偶尔给我们讲故乡和家族的故事,他抬着头,目光悠远,神游在很多很多年前的记忆中,往事呈一种浮动状态,在他身边缭绕,有氤氲感,似乎能够触摸。那么多的精彩章节,本来可以成为好文章,却终于湮没在时代的雾霾之中,真可惜了。 织梦好,好织梦

  吕晓涢的弟弟曾这样描述父亲吕庆庚的小说:他的文字是滑的,会自动往眼睛里跑。没错,好的文字就是这样毫无滞涩,很顺滑,会流动,带给人轻松阅读。文字的组合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父亲的叙述方式自然天成,并无刻意与造作,惟有质朴与从容,于是就带有清冽感,清凉悦目。这或者是一种天生的本领。 copyright dedecms

  吕庆庚的一位挚友说他的小说带有“荷花淀派”的味道。粗粗一想不无道理,细琢磨却又未必。吕庆庚的家乡冀州与“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诞生地安平县的确有地域上的联系,自然清新的叙事风格也有相类似的地方。吕庆庚的创作大多以故乡冀南的人和事作为开掘的题材与对象,是冀南文化的文学表达者。他的作品,文笔优美流畅,清新隽永,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叙事风格自然、清新、拙朴、真切,具有人性的光彩。他写他看到的、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他的笔始终指着最基本的人性,而对人性的尊重与忠实,也使他的作品更趋自然真实,带着原初的纯朴,并因此打动人心。

内容来自dedecms

  2009年初夏,吕庆庚终于同意为自己出文集。这样,他从前出的书,还有几十年来散见于报刊杂志上的大量文字,就被爱人从家的各个角落里找出来,逐渐汇拢在他的病榻上。吕庆庚在病榻上逐篇筛选,从数百万字的文稿中挑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约60余万字,编纂成为一套上下两册的文集,2010年7月出版了《吕庆庚文集》(上下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吕晓涢回忆道:“在编选文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父亲性格中内敛与严谨的一面。在我们兄妹几个看来,父亲每一篇文字,无论大小长短,都自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价值,都值得保存和流传下去。为这些文字编一部全集也不为过。我们向父亲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父亲却执意不肯。父亲近乎固执地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有一些应时之作,应景之作,敷衍之作,坚决要将它们从文集中拿掉——这就是我们的父亲,对自己作品要求严格得近于苛刻。” 内容来自dedecms

  60余年的创作生涯,吕庆庚一生创作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其作品在社会上获得过广泛影响。他是资深文学编辑,担任过文学刊物的主编和各类文学艺术协会的领导,很早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但在晚年编选文集的过程中,他却一再坚持说自己只是一个业余作者,不愿意顶着作家的头衔。

内容来自dedecms

  吕庆庚是从冀州农村走出去的全国知名作家,在英勇奋战或勤奋工作之余,“慷慨悲歌”的血统促使他拿起笔来,讴歌我们的民族,讴歌我们的英雄,讴歌我们的时代,一步步走上了文学的峰巅,成长为文学精英,为家乡争光添彩,被父老乡亲引以为自豪和骄傲。

内容来自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7226-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