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国际要闻(6月20日

移动版  2016-06-29 02:34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世界首款千核CPU在美问世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包含1000个核心的中央处理器(CPU)。这块处理器包含6.21亿个晶体管,每秒可完成1.78万亿次运算,被认为是迄今核心数量最多的CPU。

内容来自dedecms

  这块CPU取名KiloCore,是世界上首个千核处理器芯片,也是目前由大学研制的时钟频率最高的处理器。虽然此前也有很多团队制造出各种多核心处理器,但核心数量一直没能超过300。除了用于科研外,这款处理器还能用于无线编码、视频处理、加密以及在数据中心记录和处理数据。 内容来自dedecms

  本周明星 dedecms.com

  蓝色起源公司:第四次成功回收火箭

织梦好,好织梦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旗下商业太空公司蓝色起源,19日第四次成功发射并回收了“新谢泼德”火箭和飞船,并首次对整个过程进行了直播。火箭用了4分钟飞到了距地面约101公里的预定高度,刚好越过国际公认的101公里的太空边界。贝索斯曾表示,“新谢泼德”火箭最快从2017年开始进行载人试飞,2018年开始搭载付费乘客进行太空旅游。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外媒精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美国接近批准首例编辑DNA的实验性癌症疗法

织梦好,好织梦

  你想过用基因编辑工具重写免疫系统DNA吗?美国重组DNA顾问委员会日前批准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使用CRISPR技术编辑18名病人免疫系统的人体试验,但这一实验还需要得到FDA的批准。该人体试验针对的是较难治疗的癌症——多发性骨髓瘤、肉瘤和黑素瘤,研究人员将从患者体内移除血样,对免疫系统的T细胞进行编辑,以便高效“围剿”癌细胞。其安全有效性正在进一步评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周之“首”

dedecms.com

  量子计算机首次成功模拟高能物理实验 织梦好,好织梦

  奥地利物理学家利用4个“量子比特”组成的量子计算机,实现了第一个高能物理实验的完整模拟。他们用位于真空中的电磁场让4个离子排成一行,每个离子编码为1个量子比特,组成了这台“菜鸟”量子计算机,并成功对量子电动力学的一个简化版预测进行了证实:能量转化成物质,制造出一个电子和其反粒子(一个正电子),在进一步扩大设备规模后有望执行更复杂的计算。 织梦好,好织梦

  小型无人机商业飞行在美首次有规定

dedecms.com

  美国交通部下属联邦航空管理局(FAA)21日公布了第一个针对小型无人机商业飞行的安全管理规定,这一新规旨在确保公共安全的同时,促进美国在无人机领域的科研创新及经济发展。新规的推出为无人机全面进入美国航空系统铺平了道路。 织梦好,好织梦

  科学家首次将遗传算法用于量子模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科学家首次将遗传算法用在数字量子模拟中,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不仅能减少量子计算误差,甚至能超越目前的标准最优化技术。这种策略是受自然界“适者生存”法则的启发,从这一角度看,遗传算法能提高保真度,优化所需资源,同时适应实验中的约束条件。 内容来自dedecms

  前沿探索 dedecms.com

  粒子加速器有望“瘦身”为桌面大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高级尾场实验(AWAKE)迎来了第一批质子束,该研究旨在验证一种新型粒子加速概念。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科学家们有望将粒子物理学实验的规模削减至目前的百分之一,未来我们或许能看到桌面大小但功能仍然强大的粒子加速器。 内容来自dedecms

  机器与人类距离逐渐缩小 copyright dedecms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结构映射引擎的新模型,不仅能使计算机像人类那样具有分析和学习能力,甚至还能处理一些道德难题。而先前的类比模型,包括结构映射引擎的早期版本,并不能衡量人们乐于使用的表达尺度。 织梦好,好织梦

  神经干细胞有助找回遗失的记忆 织梦好,好织梦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人会罹患痴呆和认知功能缺失等疾病。不过,美国再生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带领的团队将提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海马体中,发现其帮助恢复了记忆。该研究表明,未来有望利用神经干细胞再生人脑细胞,帮助恢复记忆。 dedecms.com

  引力波源头黑洞“生前”模样被揭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借助引力波信号,不但能知道发出引力波的黑洞的大小和特征,还能描绘出这些黑洞“生前”的模样。波兰华沙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根据人类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揭示了一个双黑洞系统从产生到合并的整个过程。该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引力波事件和宇宙演化的历史。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周技术刷新

内容来自dedecms

  新人造突触或使类脑计算机梦想成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韩国科学家在一块10厘米的晶圆上,构建了144个突触晶体管,研制出迄今为止能耗最低的人造突触。与以前产品相比,它能更好地模拟人脑神经元之间的关联。这一突破有望使研制能像人类一样解决问题的大型类脑计算机成为现实。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8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