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红色风云 南海强音 ——南海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别策划
他,放弃回城市机会扎根农村,坚持做好事30年;他,退而不休当志愿者专管“闲事”,荣获“海口好人”称号……“做党员须得先做好人”,一批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向上、向善。除了共产党员身份,他们在当地还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好人。
南国都市报记者 纪燕玲 胡诚勇 徐培培 见习记者 孙春丽 文/图 本文来自织梦
“知青”党员郑健
扎根基层
内容来自dedecms
坚持做好事30年
本文来自织梦
“人活着就要为社会做贡献”
织梦好,好织梦
在海口琼山区三门坡镇谭文墟,党员郑健的名字无人不晓,谁家有困难只要他知道都会伸手帮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上世纪70年代末,知识青年老郑在谭文这一待,就是三十多年。蜗居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光线昏暗,但老郑不舍得开灯,“开电视就不开灯,开灯就不开电视”。厨房的地上堆着从市场捡回来的别人不要的青菜,这就是他一日三餐的伙食,最营养的是自家养的鸡下的蛋。“人活着就要为社会做贡献。”老郑说。 内容来自dedecms
“没看他吃过啥肉,连家里养的鸡都是过年过节送给敬老院。”三门坡镇谭新社区书记邓章宇说,老郑人非常好,经常给别人捐钱送物资,自己却连肉都不舍得吃。老郑孑然一生,社区将他列为五保户,但他坚持不肯收补助款,最后款项捐给了敬老院。
本文来自织梦
“做好事不难,难得的是坚持30多年,这是一个真正的好人!”这是众受访者对老郑的评价。 dedecms.com
志愿者黄景良
内容来自dedecms
义务督查
内容来自dedecms
社区卫生5年 dedecms.com
“退休老党员要做好事发挥余热”
“小朋友,饮料盒不能乱丢地上,下次要像这样丢进垃圾桶里。”7月1日中午,76岁的黄景良在海口国贸看见一名9岁小男孩往地上扔下一饮料盒,便走过去弯腰把地上的饮料盒捡起扔进垃圾桶。他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5年来义务担当玉沙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有一个对陌生人乱丢垃圾进行“批评”的癖好。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告诉自己要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好事,起到表率作用。
“身为一名老党员,要起到表率作用,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点贡献。”黄景良说,5年来他作为一名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给小区带来干净整洁的环境,感到很开心,并会坚持一直这样做下去。黄景良告诉记者,要多做好事,心里才舒服。 copyright dedecms
如今,海口市正在开展“双创”工作,黄景良兼任玉沙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
2015年,黄景良在社区的推荐下获得“海口好人”荣誉称号。 织梦好,好织梦
退休干部黄有杰
内容来自dedecms
义务清洁
服务小区20年 dedecms.com
“做党员必须先做好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76岁的科技厅老处长黄有杰虽然已经退休了,可还是“大权在握”,宿舍区的水房、电房和杂物间的钥匙都归他掌管,他这样义务清洁服务小区20年,因为他相信好人自然会有好报。 内容来自dedecms
位于海口白龙南二横路的科技厅宿舍共有两栋楼,住了约有40多户人家,自从1996年住进了科技厅宿舍后,老黄就开始扫地、清理垃圾等无偿甚至还要贴钱的义务劳动,而在他的努力下,那一堆陈年的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水泥硬化的垃圾房。
“好坏大小”这四个字是黄有杰的做人理念,也是他教育子女的根本,他说,这四个字的基本含义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比自己大的要尊敬,比自己小的要爱护。而做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先做一名好人。在受聘高校讲课期间,老黄也曾提出“热情、好学、肯干”,试图把他那一辈人最淳朴的观念,代代相传。 本文来自织梦
乡村党员孙衍吾 dedecms.com
服务村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自办书屋36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就想为群众做些有益的事”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当时我入党了,作为一名党员,我就希望为群众做一点有益的事。”定安县山椒社区多校村的党员孙衍吾,他自费办了一间书屋,36年来,他累计花了60多万元,买进了8万多册书刊,报纸合订本有1.8万份。在他40年的党员生涯中,他用不计回报的服务,刻画出一名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的朴实形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为了办好知海书屋,孙衍吾节衣缩食,没有书架,他就亲手制作;没钱购书,他便在自耕地上种些瓜菜出售,并利用空余时间外出打工,代机关单位出版墙报挣些钱,存起来购书订报。
织梦好,好织梦
36年来,孙衍吾利用书屋这块阵地,义务向广大群众开放借阅,让大家从书中受益,改变了生活,同时也培育了一拨又一拨热心好学的青少年。“他这个自然村考上大学的人明显比别的村多。”山椒社区书记孙衍雄说,这些年,村里先后有100多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这当中知海书屋的作用功不可没。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8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