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矿山变身郊野公园
山体修复让“毁容”大山焕发美丽容颜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在抱坡岭,园林工人正在给树苗浇水。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如今的抱坡岭绿树成荫,山体修复初见成效。 本文来自织梦
本报记者 赵庆山/文 翁叶俊/图编者按
近日,《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含4个专题研究)》已经完成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实施。三亚的山、河、海如何修复?城市色彩、广告牌匾、绿化景观、夜景照明如何调整设计?如何延续三亚的文脉,展现城市的活力?这些内容尽在其中。即日起,本报特推出《“双修” “双城”·解读》专栏,为您详述专家设计理念,一一解读设计细节,描绘三亚未来的城市蓝图。
“山”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屏障与资源供给,因此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山的修复是重中之重。在《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中,山、河、海这三类核心生态要素是紧密相连的。三亚的山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规划?从《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含4个专题研究)》(以下简称《总规》)中能够捕捉到点点滴滴,提前绘构山体的未来愿景。
山与河、海构成的整体生态格局不可破
在专家的眼中,山并不是独立的生态要素。三亚的“生态修复”,是基于城市生态格局、环境被破坏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从空间范围上概括起来,也就是山、河(山海之间的廊道)、海等生态要素被破坏的问题,包括山体破坏侵占;水系不畅、岸线被破坏;海岸退化、河口地区污染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生态修复”的目标,则在于要修复和进一步提升“指状生长、山海相连”的整体生态格局,恢复具备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在“指状生长、山海相连”的整体生态格局下,要对山地区域、滨海地区以及廊道地区进行重点管控,被破坏的区域要展开生态修复。
专家认为,山地区域是三亚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及重大主题性项目的战略性备用地,发展建设必须严格遵守空间管制要求。该区域内坡度25%以上的区域原则上禁止进行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发展建设应依托“指状生长”的发展脊线集中、组团式发展,严格控制区域内的开发强度、建筑高度等、建筑形态风貌等,不得对山地背景和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建筑形式宜以坡屋顶为主,与环境协调,避免大动土方。
严格保护和控制山海相连的山脉生态廊道
“我们根据山体保护的法律法规等现行规定,和我们自己的一些思路见解,提出了‘双修’建设标准指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王忠杰告诉记者,山体的生态修复,尤其要做到严格保护和控制主要的山海相连的山脉生态廊道,在三亚,这些生态廊道自西向东分别是:崖城西北方向至梅山地区山脉廊道,崖城以东方向至南山山脉廊道,海坡以北地区至天涯海角山脉廊道,凤凰岭及以北至鹿回头山脉廊道,亚龙湾以北分别至亚龙湾东西两侧山脉廊道,南田农场北部至藤桥河东北侧山脉廊道。
在《总规》中要求,山脉生态廊道应保证300-1000米的廊道宽度,廊道区域内应保持和保护原始地形地貌及山林植被,原则上禁止一般性开发建设,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开敞景观控制区域。严格保护和控制主要的由山通海的水系生态廊道,自西向东分别是:宁远河水系廊道,担油河水系廊道,肖旗河水系廊道,三亚河水系以及至肖旗港一线廊道,榆林港上游水系廊道,藤桥河以及河口至铁炉港一线水系廊道。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水系生态廊道原则上应保持原生态河道景观,两侧应控制30-50米的非建设区域,以绿化景观为主,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开敞景观控制区域。
抱坡岭作试点,山体重披绿装焕发生机
山体修复中,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抱坡岭位于三亚中心城区北面中部区域,紧邻绕城高速公路中段,是北部山体伸入城市的山体余脉部分,正位于规划中的城市行政中心北部。这里紧邻交通要道,位置极为敏感,但由于多年来的石料开采,在山体东部留下了巨大的创面,不仅影响景观品质,而且由于长期开采后造成了一定的地灾隐患,极易引起塌方滑坡。抱坡岭的山体修复在去年年底即已纳入城市近期工作中,并且在前期进行了一些地灾治理的基础工作。
2015年,三亚正式启动抱坡岭废弃石灰岩矿山治理恢复工程项目,三亚对抱坡岭的修复就是按照“双修”专家的思路实施的。抱坡岭山体修复主要分三个步骤来进行,计划将其打造为生态环境优越的郊野公园、文化特色鲜明的主题游园、公共活动丰富的市民乐园、科技时尚融合的创意公园。这一区域整体构思为:抱坡岭山地公园是山城相连的生态轴带,纵览全景的都市看台,内容丰富的郊野公园,城市形象的景观门户。通过山体修复和退果还林,结合周边资源和自身条件利用,形成一个生态型主题公园,通过丰富功能提升吸引力,填补山前地区旅游目的地的空白。公园中结合对矿坑、矿山的生态修复以及山地自然资源,规划设计有矿坑公园、山谷营地、缓坡花街、矿山公园等不同主题的公园游园。公园周边的用地功能、建设布局、景观形态等也将与公园的功能和景观相协调。
截至目前,整个工程山体施工已形成表面积约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完成总量的95.8%。土石方量约25.2万立方米,超出设计土石方量约16万立方米;各断面均达到设计基本边坡,形成20级退台。
50个受损矿山修复需走“五步棋”
设计专家认为,导致山体(山林)环境恶化有两方面主要原因,包括采石开山和果林侵占。据统计,通过遥感影像和现场调研,结合国土和林业部门资料,截至目前三亚市境内有废弃建筑用粘土矿7个和花岗岩石料矿山43个。这些废弃矿山多位于中心城区边缘,重要对外交通干线两侧,这些废弃矿山本身存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严重影响城市风貌。本次山体修复的目的是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结合山体受损面积、地灾隐患程度、植被生长情况、景观敏感程度的综合判读, 三亚市区内山体受损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中心城区以北中部区域, 紧邻绕城高速公路中段的抱坡岭及以北山体。该地区有多处采石厂和矿坑,区位重要并且景观极其敏感,并且山脚地区存在地灾隐患,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极有可能产生地灾,亟须进行山体修复。在三亚绕城高速和环岛高铁沿线还有多处山体受损地区,包括迎宾路西段三虎岭西麓地区、原吉阳镇大安岭北麓地区。
针对矿山开采所造成的山体破坏,生态修复的首要工作是进行山体修复,其目的是消除地灾隐患,通过可行的方式实现山体复绿。山体修复包括以下流程:首先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把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隐患,之后就要对已经处理的边坡进行复绿,使其进一步保持稳定;对占用大量土地的尾矿进行二次开发,加大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使其变废为宝,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通过异地取土、废弃地改造、土壤增肥改良等措施改善土壤基层质量;然后地表水、地下水和微生物群落进行恢复。
大型矿山和矿坑可以改造成主题郊野公园
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在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针对矿山受损情况和区位情况的不同,专家在《总规》中提出三个策略。针对一般情况的黏土开采和花岗岩开采破坏山体,可以仅通过山体修复流程进行一般修复,其目标是消除地灾隐患和实现山体复绿。
专家认为,针对景观敏感地区的小型矿山和受损山体,选取山体修复流程中的地灾处理部分,并建议通过景观构筑物、公共艺术等方式,修饰美化山体,形成大地景观式的景观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大型矿山和矿坑,可在山体修复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周边资源和自身工业遗产,建立主题郊野公园。
最大程度修复高速公路和高铁两侧“窗口”地区的山林
从上世纪80、90年代至今,部分山林地,特别是绕城高速路、环岛高铁沿线以及水库两旁已超过25度控制线以上山林地被种上了芒果等经济作物,由于果树需要的水分量大,导致山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源污染。同时山体中段地表裸露光秃,山顶森林茂密,成为“帽子山”似的景观,严重影响了三亚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
面临“退果还林”的果园面积超过30万亩,根据调研初步估算在“两线”周边视觉敏感地区应当考虑退果还林的面积约12000余亩。
《总规》中指出,为了实现生态修复和民生改善的双赢,本次山体修复充分结合了2014年三亚制定退果还林方案。策略一:政府以每年每亩300元按果农剩余承包年限一次性给予补偿,林木所有权归果农;策略二:建议不退果但实行生态化管理,运用生态绿化的栽培生产技术,政府也会以每年每亩300元按剩余承包年限给予补偿。
对于立交节点和隧道口的景观敏感地区和景观节点,专家建议选取退果改种生态林进行改植,对于一般地区可选择策略二,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最大程度修复高速公路和高铁两侧这一三亚窗口地区的山林。
《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建设标准指引》
——山的修复标准山的保护和修复
第1条:保护和管控市域范围内6条主要的“山海相连”的山脉生态廊道,自西向东分别是:崖城西北方向至梅山地区山脉廊道,崖城以东方向至南山山脉廊道,海坡以北地区至天涯海角山脉廊道,凤凰岭及以北至鹿回头山脉廊道,亚龙湾以北分别至亚龙湾东西两侧山脉廊道,南田农场北部至藤桥河东北侧山脉廊道。山脉生态廊道应保证300-1000米的宽度,中心城区外山脉生态廊道宽度应保证1000米以上,廊道区域内应保持和保护原始地形地貌及山林植被,原则上禁止一般性开发建设,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开敞景观控制区域。目前已有法定规划的按规划实施,尚没有法定规划的须符合上述要求。
第2条:坡度25%以上的山体原则上禁止进行开发建设。现状被破坏的山体应因地制宜,结合基质情况及区域资源环境条件进行生态修复,应争取获得综合效益。对于确实难以复绿的被破坏山体也可采取公共艺术等方法进行景观美化。
第3条:景观及生态敏感区域山体,被经济果林占用的,应结合制定补偿政策,逐步推进实现退果还林。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8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