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素材

移动版  2016-07-27 06:08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近日,武汉市大兴路小学的7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龙王庙,进行水质采样监测,观察水质在涨水前后的变化。老师们还联系今年湖北的暴雨和汛情,讲解了什么是“水位”、堤坝的作用,并讲述了记忆中的抗洪故事。 内容来自dedecms

  这种将教育置身于自然的做法值得肯定。长期以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空洞而乏味。孩子们难以感受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copyright dedecms

  我曾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某地市民带着孩子到郊区踏青,孩子指着韭菜说是草,误把麦苗认成葱。有的还说,白菜都是白色的,这里种的都是绿叶子。生活中,城市孩子到农村玩,错把家猪当成河马,水稻田当成草坪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孩子们的表现虽然反常,但也不难理解。因为他们跟大自然接触太少了,很多城里的孩子只能通过课堂、书本、电视来认识动植物,了解水文。他们对大自然和一些知识概念的理解很抽象。美国儿童与自然网络发起人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概念。所谓自然缺失症,就是孩子与大自然被割裂开来,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抽象概念。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电子产品增多,占据了孩子大量时间,这让孩子传统的户外玩耍方式发生了改变。还有父母教育的原因,很多父母很少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此外,他还认为,儿童应该是自然教育的核心,要让所有孩子到野外去体验和发现自然。所以,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不容忽视。

内容来自dedecms

  要进行自然教育,就要让孩子走进自然,学会感知自然,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懂得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同时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copyright dedecms

  但是如何让孩子走进自然,却一直是家庭和学校的难题。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能教给他们无穷无尽的知识。可是非常遗憾,大多数的父母和孩子却未能好好利用它。 copyright dedecms

  欧美国家在自然教育方面做得很好。将教育融入自然,用自然丰富教育内涵,一直是他们教育中常态的教育理念。面对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挤压,为了确保城市儿童体验和了解真实的自然,欧美不少国家的教育者就近取材,在幼儿园教育中就注重开发利用城市公园,巧妙地把城市公园转化为教育儿童的宝贵资源,让公园为城市公共教育服务。 织梦好,好织梦

  而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又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8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