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跑步打卡”并无不当

移动版  2016-08-05 18:35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将对2016级本科生的课外锻炼实行运动打卡考勤,未完成规定次数,将影响体育成绩及奖学金评定。在学生中实行运动打卡。对此,有专家称大学生不运动,学校有必要引导,但运动过程不应强制。更有网友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侵权,是学校的“愚蠢”和“恶搞”。(8月2日新京报) copyright dedecms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并无不当。有专业调查报告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呈现下降趋势,甚至不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校园长跑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体质问题持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显然已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未来的工作、生活质量。根据北师大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学校男生的体测达标率均未超过90%。在此背景下,公众更不应该妖魔化跑步打卡,学生也应理解和支持学校做法,而且,此经验有理由进行试行,甚至推广。 copyright dedecms

  一是跑步健身符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体育不达标不单单是成绩问题,从根本上说算不上全面发展,因之而影响年度三好学生等综合类奖学金不值得大惊小怪,更无需吐槽或质疑。如果身体没有先天性原因,强身健体、体育成绩合格当是大学生应守的本分。而且,学校规定的运动量和次数很容易完成,并非强人所难,“大一学生每学期要在校内具备打卡考勤条件的运动场所自主锻炼不少于30次,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学生,每学期不少于15次”。这样的规定很人性化,认真落实下去不难且对学生健康大有裨益。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是跑步打卡的确能够治疗一些学生的“懒惰病”。动辄翘课、挂科,花钱雇人上课,论文请人代写,懒得去食堂而热衷叫外卖,迷恋网游……诸如此类,对少数大学生来说怎一个“懒”字了得。为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健身习惯,一开始尝试推行打卡制,即使有点强制色彩也无可厚非。改变不良习惯、养成新的好习惯,不对自己狠一点怕是最终无法改观。“每天健身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样的倡议于人于己、于公于私都是良好愿景,而为实现这样的愿景,借助打卡之类的外力推动并无不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大学生中实行运动打卡,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试水。当然,这只是引导学生积极健身的一种形式,在完善该做法的同时,大学可采取更多、更灵活的措施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而通过思想工作和恰当教育,转变学生健身观念、让学生主动流汗锻炼,这是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不高的根本路径。否则,说不定也会出现“请人代跑”等弄虚作假现象,更无法根本上引领大学生养成健身好习惯。 dedecms.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9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