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万宁市调查队对我市2005年农村小康建设情况作了一次专题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市农村小康水平明显提高,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6元,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农村政务满意程度为90%,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程度为84%。相对于2003年前,我市农村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带来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委、市政府重视三农工作,动员和整合全市各界的力量,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投入了资金更投入了感情。
一、把社会各界的力量集合起来,形成全市人民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新格局。
以向农村派驻“三农”工作队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形式,集合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市委、市政府创新农村工作方法的主要成果之一。中共万宁市委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依靠农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市各界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全市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的工作新格局,新农村的建设才能迅速打开局面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基于这种认识,市委于2003上半年就做出决定,组织机关各单位向农村派驻“三农”工作队,而且明确要求各直属机关单位向农村投入资金更要投入感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copyright dedecms
市委、市政府组织机关各单位向农村派驻“三农”工作队的这一工作决策,在海南省是首创的,它也已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之一。这一工作决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动员和整合全市各界的力量支援农村建设。至2005年年底,市委先后向农村派出了4批“三农”工作队,农村的面貌的的确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广大的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今年,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头一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年初,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了派驻三农工作队的工作经验,并做出了向农村派驻建设新农村工作队的决定。市委、市政府依然像前些年一样,也在直属机关精派180多名干部组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分别进驻80个行政建制村。据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统计,三年多来,全市各驻村工作组通过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先后集资4478.1万元,其中,市直机关各单位捐资1013.9万元,大多数的款项都是全市各界群众捐助的。
二、把社会各界的力量集合起来,切实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共万宁市委认为,在农村工作中,要把全部的问题全都解决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因此,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各界力量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拳头”,同时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重拳”指向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工作重点,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促进生产的发展。几年间,市委、市政府就是依靠三农工作队或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把社会各界力量集合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至2006年上半年,修建农村道路389条长911.2公里,全市12个镇已实现公路硬化,同时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新建和维修渠道590条长382.2公里,农田水利设施大大改善;电力、电话和有线电视也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这一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本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海洋养殖业。目前,“无公害”菠萝和瓜菜的种植面积已达13.34万亩,达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仅瓜菜销售这一项全市收入就达80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大大地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海水养殖这一项,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391元,同比增长42.5%。与此同时,各工作组致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增产增收。工作队下乡帮助农民换脑子,为农民发展生产出点子,找路子,指导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框架,造就了岛光香芋、新兴养猪、六合苦瓜等一大批专业村。市委、市政府还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去年,市政府特地委托海南省技校万宁分校,培训农民工;接受培训的农民工达7000多人次,“打工经济”也成为万宁农民增加收入的亮点之一。2005年,万宁虽遭受特大台风“达维”和特大旱灾的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仍达3331元,增长7.6%,比2003年的2837元增收484元。 织梦好,好织梦
其次,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原则,动员全市各族人民,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真正成为全市人民群众的共同行动。市委、市政府在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都把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连在一起,做到到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市里派驻的农村工作队,还把建设文明生态村作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载体,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农村工作队还建立起“政府推动、个人主动、社会联动”的长效机制,组织和带领群众创建文明生态村。目前,全市已建起文明生态村217个,其中,省级文明生态村48个、市级169个。文明生态村都修建起进村道、中心道、环村道。近年来,全市文明生态村的“三道”,即进村道、中心道、环村道先后建设961条长368公里,安装路灯1791盏,受益农民10.47万人。此外,硬化村道排水沟685条长120.5公里,改水改厕2625户;新建村民球场104个,农村文化室54间;广大农民循旧的观念和陋习已大大转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都得到明显的增强,农民的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市委、市政府大力教育和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明礼诚信意识和民主法律意识,自觉地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三年来,先后举办法律讲座222期,参训农民3.5万人次;公民道德教育讲座154期,参训农民2.4万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51期,受训农民3.5万人次。各镇工作队积极协助镇委、镇政府,切实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来抓。今年上半年,省政府作出决定,全省政务工作现场会在万宁召开。据有关部门测评,万宁农民对农村政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0%;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程度为84%。 织梦好,好织梦
三、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的建议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的村级组织“有集体无经济”,过去分得彻底而统得不够,致使村级经济成了“空壳”,资金缺乏,办事困难。正是这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些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还远远不能到位,他们不是把自己当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而是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是“政府行为”,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
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级组织和村民是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由此,我们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新农村工作队,更要把建立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在重要工作日程上,不断推动村级经济的发展,促使村级组织真正成为率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其次,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建设新农村是惠及千家万户、惠及每一个村民的“惠民工程”,每个村民都要积极参与。(作者:陈光贤 冯泽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责任编辑: 之强 )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29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