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纪行

移动版  2016-08-26 02:28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纪行(下) 本文来自织梦

  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百余名中国学生曾负笈西洋,实现他们“科学救国”的理想。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翘楚,而且聂荣臻、刘伯坚、熊味耕、何长工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寻找马克思主义、探讨共产主义理想,从事工人运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28年出版的《中法教育界》第12期刊“导言”有这样一段话:“中比教育运动,实为中法教育运动一分派支流。民国元二年,李石曾与法人铎尔孟诸君创办俭学会,介绍学生赴法留学,先后既百余人。然名为留法,实则留比者,大不乏人。由华法教育界介绍赴比留学者,亦遂以百五十计”。“导言”还记载,“比国晓露槐(沙勒罗瓦)有工业大学,于工艺之理论与实习,两者并重,班次林立,设备极优,最宜于勤工俭学生之练习,亦宜于高深工学至深造。故一时中国留比学生,大都负笈于此。” 内容来自dedecms

  同期刊登了留比工业大学中国学生会会长蒋君武《比国晓露槐工业大学于中比教育运动之关系》的文章:“吾人之来晓露槐留学也,实始于民国九年(1920年)。嗣后来者益众,竟越百人,均以工业大学为目的校而入学焉”。他还介绍道:“是校组织完善,并为欧西最著名工专学校之一。而本校校长暨董事会长诸君为热心中比教育运动之健者,对于吾人入学,尤表欢迎。工业大学,因有中比大学之称焉”。由此可以看出,沙勒罗瓦劳动大学不仅是中比教育交流的先驱,而且为培养中国早期工程技术人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学生喜欢到沙勒罗瓦劳动大学读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学费和生活费比法国、德国都低,学校还有食堂。 本文来自织梦

  说到中国学生留比,就不得不提及时任比利时教育大臣的于勒·德斯特雷先生。劳动大学图书管理员威利·布赛尔先生介绍说,中法大学在法国里昂成立后,法方校长铎尔孟与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关系熟络。他得知一些中国学生希望学习工程技术,便与劳动大学进行沟通。在劳动大学校长德斯特雷先生的安排下,里昂中法大学组织了一个中国教育代表团到沙勒罗瓦参观。记者在劳动大学图书馆珍藏的贵宾签名册上看到了中国代表团的签名。签名册里特意绘制了一张中国地图,代表团成员逐一在中国地图上签字。根据该《协议》,埃诺省同意每年接收20至60名中国学生。北洋政府教育部筹集了10万比利时法郎,1924年沙勒罗瓦中国留学生宿舍楼落成。布赛尔先生如数家珍般拿出一些珍贵的图片,有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学生一起上实践课和在图书馆读书的照片,其中一张是1922年聂荣臻与同学邓矩芳、张熙,以及女同学江泽民的合影。图片上的四位年轻人意气风发,穿着劳动大学校服,头戴镶嵌着校徽的软帽。 dedecms.com

  布赛尔先生告诉记者,他没有深入细致地搜集整理过刘伯坚、何长工和熊味耕等人的资料,关注比较多的是聂荣臻。聂荣臻于1921年从法国来到沙勒罗瓦,是少数得到比利时工人党生活资助的中国留学生之一。聂荣臻住在离学校两三公里外的一个普通居民家里,在沙勒罗瓦生活了两年。他最初的想法是“科学救国”,选的是化学专业。随着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思潮纷至沓来。聂荣臻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政治思想理论书籍。此间,他结识了四川老乡、马克思主义者刘伯坚。在刘伯坚的引导下,聂荣臻逐渐将专业学习转向了意识形态。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的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ABC》等著作,还经常阅读从国内传到欧洲的共产主义刊物。1922年8月,由同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学习的刘伯坚和熊味耕介绍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这标志着聂荣臻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次年2月,聂荣臻出席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巴黎临时代表大会,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组织名称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聂荣臻和刘伯坚一起负责团的旅比支部工作,主要工作是发展团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团员。两年以后,聂荣臻离开沙勒罗瓦,经柏林抵达苏联。

本文来自织梦

  布赛尔说,从校史资料上看,当地人认为中国人很有教养、安静、热爱学习和工作,没有反华排华的记载。 内容来自dedecms

  布赛尔先生谈及收藏中国留学生史的经历时表示,劳动大学保留了一些中国留学生的珍贵资料,一方面是西方学校有收藏资料的传统,因为从沙勒罗瓦归国的中国学生在1926年至1929年间曾在上海建立过一所“劳动大学”,时间不长,却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过作用;另一方面是他个人感兴趣。作为图书管理员,他认为,忘记过去就是对历史的割断,整理和查证中国留学生资料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织梦好,好织梦

  这位在劳动大学图书馆工作了28年的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大概十五六年前,曾有中国人陆续来劳动大学查询当年中国留学生的情况,于是,他开始留心搜集和整理有关中国留学生的资料。几个月前,还有一位美籍华人教授来沙勒罗瓦查找曾在劳动大学留学的祖父的情况。经过十多年的搜集、整理,如今,布赛尔先生是劳动大学掌握中国留学生历史的“唯一的权威人士”。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布赛尔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风云变幻、群雄争霸,和现在的中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国人好学上进,能够将现代化和传统结合到一起,不忘历史,不忘过去。 copyright dedecms

  布赛尔先生介绍说,历史进入21世纪,以电子、数字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已经取代了钢铁、煤炭和制造等传统工业。沙勒罗瓦是一座处于城市改造和产业结构转型期的城市,从环城公路上就可以看到许多陈旧的厂房、濒临倒塌的烟囱、成片的“工人宿舍楼”。沙勒罗瓦不仅城市正处于转型中,劳动大学也要与时俱进转型改造,将重点发展生物化学,并投资其他先进科学技术。两三年后,劳动大学不仅校园面貌将有大的改观,而且一些专业的设置也将更加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老校区将改造成“博物馆”作为历史教育基地。 dedecms.com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30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