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造就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未来公民、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打破目前学科课程结构与形态的局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构建一种新的、适应推进学生高级认知水平的课程结构与形态—— 本文来自织梦
建设超学科课程 回应未来挑战
内容来自dedecms
“超学科”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强调知识的统一,即“超越于所有学科之外的”知识,“超学科”研究是探究驱动的,而非学科驱动。今天我们借用“超学科课程”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一种更高水平的课程形态。即基于“学科课程”的、统合“学科课程”的、超越“学科课程”的,以问题为驱动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程的、以推进学生高认知水平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建设“超学科课程体系”需要处理好“四个要素”:第一,“超学科课程”要与目前的学科课程体系相衔接;第二,“超学科课程”要与各个年级学科的认知水平或学科体系相匹配,不能超越;第三,“超学科课程”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要让不同的孩子做出不同的选择;第四,需要引进一批复合型的教师。
本文来自织梦
课程,对儿童意味着什么? dedecms.com
乔布斯小时候非常聪明,他喜欢坐在他爸爸的汽车头上玩儿,并将之当做“工作台”。而乔布斯的爸爸动手能力也很强,家里如果缺个柜子,他就会做出来,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乔布斯经常跟着爸爸动手做东西。 织梦好,好织梦
由此可见,乔布斯的童年时光其实经历了两种课程形态:一种形态是背上书包到学校去上课;另一种形态,就是在家里,跟着爸爸动手、动眼、动脑做实践,我们把这个课程姑且先称为“超学科课程”。
因为乔布斯童年经历的课程跟我们大多数人的不一样,所以才诞生了“苹果”。我们13亿中国人中,肯定有好多人比乔布斯聪明,但因为我们童年的课程和乔布斯经历的不一样,所以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苹果”把我们的钱拿走了。
copyright dedecms
《60年与600年》这本书,总结了中国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主要是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僵化的模式,用市场的规则释放了人们的热情和干劲。其主要因素有:1.学习和吸纳国际上近600年以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新思维等,并将之转化为中国的成果。2.依靠廉价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巨大释放。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后中国的发展,靠什么立足于世界?我们现在的GDP居世界第二,这个位置能不能保持下去? 内容来自dedecms
由于创新,乔布斯发明的“苹果”积累了一个国家的财富;有一年秋天,我到太行山去,发现太行山两边堆了很多苹果,因为农民卖不出去。所以,未来,世界上开采不竭的资源,可能只有我们的大脑了。 内容来自dedecms
“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我认为所谓的“钱学森之问”,是因为课程出现了问题。
关于课程,夸美纽斯第一个论证了班级授课制。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1952年,我们引进了“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五个环节”的凯洛夫教学模式,并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从西方引入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内容来自dedecms
今天好多地方出现了一些“反智主义思潮”,认为学科的学习已经没什么价值,甚至出现“上学无用论”。我认为,今天学科课程的学习依然很重要,但是我们要用一种新的形态逐步对它进行丰富完善。因为课程形态不打破,我们很难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copyright dedecms
上世纪美国改造主义教育的创始人乔治·康茨和哈雷·拉格说过一句话:加强学校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要“以未来为中心”来替代“以儿童为中心”,培养美国社会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社会工作经验,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他主张设置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给儿童一个创造性的表现和生长机会的课程。改造大杂烩式的中小学的课程结构,重新激发青少年的冒险精神和创造精神。
李克强总理讲过,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我想创新的背后是高级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的竞争。我们教育的最终方向是培养将来能够创新、能够让这个民族在世界上自立的一个群体。所以说,今天我们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作为教育人,我们要思考的是,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去培养有创造能力的未来?因为,今后50年的竞争,就是今天儿童之间的竞争。 内容来自dedecms
何为“超学科课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56年,美国教育家布卢姆(Bloom)从认知水平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他提出:可以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建立在较简单行为过程的基础上,简单的行为组合导致较复杂的行为,复杂程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就质变为与基础的简单行为有本质区别的新的、高级的行为。他的学生安德森据此于2001年重新建构了认知水平梯级图谱: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即人的认知水平是从低级认知水平走向高级认知水平的。 织梦好,好织梦
目前的学科课程,限制于学科教学的结构与形态(如时间、空间、师资、资源、标准答案、统一评价等要素)的制约,主要在低级认知水平范围内徘徊,如在课堂教学中“记忆、理解、运用”比较多,但“分析、评价、创造”就比较少。或者说,我们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造就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未来公民、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打破目前学科课程结构与形态的局限,重建一种新的、适应推进学生高级认知水平的课程结构与形态。与目前的“学科课程”相对应,我们把以促进学生高级认知水平发展的新型课程形态称为“超学科课程”。
“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强调知识的统一,“超越于所有学科之外的”知识(AlfonsoMontuorie,2010),“超学科”研究是探究驱动的,而非学科驱动。
我认为“超学科课程”打破了目前“学科课程”形态下的传统学习方式,以“PYP”(ThePrimaryYearsProgramme小学项目)为课程设计,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式学习)为学程设计,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 dedecms.com
为学习主题,通过设计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为问题线索,驱动每个学生在一个学年的特定时间内完成一次次不断探索、创新创造、高级认知的学习之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大量运用国家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搜集信息、形成观点;合作:讨论交流、概念设计;探究:动手动脑、概念物化;共享:经验介绍、成果展示),通过“超学科课程”学习,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未来公民而奠定基础。
玉泉小学“蚂蚁梦工厂”的探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5年7月,北京市教委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规定就是:1-8年级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聚焦主题,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
今天,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借用“超学科课程”的概念,主要是建构一种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一种更高水平的课程形态。即基于“学科课程”的、统合“学科课程”的、超越“学科课程”的,以问题为驱动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程的、以推进学生高认知水平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体系。
为了完整地实现“超学科课程”的形态,我们在学校的中科院校区专门将一层楼的教室进行了布置,每一个教室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让三年级至六年级的每个班的学生每个月都会来这里进行实践探索。在这里,没有了铃声,学生的学习节奏根据学习进程需要而确定;也没有了常规的教室,代替它的是一个个很大的空间:“讨论研究空间”、“概念设计空间”、“作品物化空间”、“分析评价空间”、“分享发表空间”、“成品展示空间”以及教师办公室、物品保管室、工作服更衣室等。在这个空间里提供了好多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地、自主地、创造性地、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超学科课程”的学习形态主要借鉴了美国PBL的学习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式学习):提供材料,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取观念,形成概念,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分析、推荐和创造的高级认知品质和能力。在这个空间里,没有教材,没有标准答案,让孩子们总是在探索的路上,体验过程的乐趣。这样收获的不止是孩子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不止是实践活动,还收获了高级认知思维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要让孩子通过现场学习的方式去认识自我,认识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我与科学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等,让学生们在开阔思维的同时,其情感、价值观、社会性也得到更好地发展,为形成创造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当然,建设“超学科课程体系”需要处理好“四个要素”:第一,“超学科课程”要与目前的学科课程体系相衔接;第二,“超学科课程”要与各个年级学科的认知水平或学科体系相匹配,不能超越;第三,“超学科课程”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要让不同的孩子做出不同的选择;第四,需要引进一批复合型的教师。 织梦好,好织梦
因为小蚂蚁是学校的吉祥物,所以我们为这个空间取了一个富有童心的名字———“蚂蚁梦工厂”,希望每一个“玉泉小蚂蚁”能够在这里勤劳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成长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未来公民。 内容来自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31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