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师来了,尘封的电脑房开了

移动版  2016-10-12 02:22  来 源:摘自网络  字号:

两个月前,上海36人援藏支教团到达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开始了为期1年的援藏支教工作。王宁、张新宇、王兵、史传锋、杨勇、孙晨亮、钟景伟,上海松江区从7所中学选派的这7位骨干男教师便在其中,他们自称是“七兄弟”。
  胸闷、头痛、难以入眠……两个月来,除了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高原反应,他们更深的感受是:每天都在忙碌地做着“填空题”,“来了以后才知道这里最缺的不是物质上的支持,而是老师太少,要补位的地方太多。”来自松江四中的王宁说。
  闲置两年的电脑房开门了
  “上海老师来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终于上起来了。”在上海实验学校,记者从学生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
  这些年来,上海对日喀则的持续扶持,使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几条板凳的简陋环境早得以改善。最初来到这里,“七兄弟”吃了一惊:漂亮的教学大楼、崭新的科学仪器、完备的教学设施,从硬件上看起来,和上海的学校几乎无异。
  但惊喜很快变成了担忧——教育硬件虽然完备,但因为缺教师,学生“上课难”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我们来之前电脑房、电子阅览室已经闲置了两年,积起了厚厚的灰尘。因为没有专业老师,信息技术课无法正常开设,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此次支教担任信息技术教师的史传锋、杨勇,立刻把电脑房、电子阅览室打扫一新,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从此开了起来。“孩子们对这些新奇的玩意儿特别感兴趣,上课别提多专注。”

织梦好,好织梦

  缺教师的何止信息技术课。王宁接手的高一物理课,在他任课前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老师来上课了; 王兵负责初二总共四个班级历史课,即便如此,他还惦记着怎样挤出时间去辅导初三,因为整个学校只有两个历史老师,初三的孩子们依旧只能自学历史……
  带徒弟传授上海教学理念
  教授高中物理的张新宇告诉记者,他对学生们的第一印象是“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上海学校的物理课程,都会对规律概念的形成过程做生动地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学科的意义,并培养学习兴趣,但这里的教学理念做不到这点。”张新宇说,需要“填”的,不仅是教师数量,更是教师的理念。
  上海实验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教师相加也只有100人左右,原本教师资源就很匮乏,其中“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现象在教师中很普遍。
  当张新宇教到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时,他拿出了伽利略当年研究同一高度物体下落的经典案例,同时用实验更直观地向学生们演示,而过去,孩子们只是对着书上定律死记硬背。“我看到所有孩子的眼神里都发出了灵动的光芒,那是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王兵也有同样的感触,西藏的孩子们很聪明,求知欲也非常强烈,只是没有好的途径获得知识,“最近教初二历史,我给孩子们讲了不少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视死如归的传奇故事,一些学生听到以后流下了眼泪。
dedecms.com

  “七兄弟”立下各自小目标
  让人意外的是,仅仅两个月,“七兄弟”因所见所闻所感,有了各自的努力方向。
  “不久前我教的初二(1)班有个小女孩,物理考试100分的试卷只考了12分,我当时很生气,后来才发现原来她根本就不会写汉字。”低年级孩子们的“沟通障碍”是王宁如今最大的一桩心事。王宁说,他现在和几位同事,会利用课后和周末给孩子们“开小灶”补习汉语,“但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再多点能够双语教学的老师来这里支教。”
  其他人也一样:王兵已经开始积累素材,他想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个关于“如何通过板书设计,来提高高原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小课题。史传锋开始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最近学校来了一位信息技术专业的新教师,他想通过一年的带教,让学校的电脑房、电子阅览室不再重新成为摆设。“这样即使我回去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和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仍能正常地开展下去了。”

copyright 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31781-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