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考生之间年龄相差大;八十年代,高考一度还要先预选……
dedecms.com
高考的“年代”记忆 copyright dedecms
参加过高考的人,记忆里总有一段关于高考的回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些回忆印刻着时代的印记:七十年代,时代的转折给一群年龄不一的人带来了新的希望,考生有老有少;八十年代,激烈的高考竞争伴随着挑灯夜读和改变命运的期望;九十年代以后,出路的多元带来了更为多样选择的同时,对于高考的“重视”升温……
呼啸而过的回忆,记录下一群人渴求改变命运的追求。
本文来自织梦
七十年代 内容来自dedecms
考生之间年龄相差很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人物:朱运超
高考时间:1977年
时间已经有些久远。 内容来自dedecms
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朱运超已经29岁了。求学之路骤断的10年时间里,他干了7年农活,做了3年的初中语文代课老师。1977年的一天,他的一个亲戚步行10多公里赶到他家,只是为了告诉他一个消息:高考恢复了,你以前上中学成绩好,去参加高考。
“已经过去了10年,还可以吗?”朱运超犹豫。 dedecms.com
“肯定能。”这名亲戚的鼓励,给了朱运超勇气。 本文来自织梦
当时已经结婚生子的朱运超,做出了参加高考的决定。当时,文昌师范学校把当年那些求学之路中断的高中生聚到一起,开辅导班。“在辅导班学习了18天。”朱运超说,机会难得,大家都拼了命地学,辅导班培训结束后,大家又回到家中,夜以继日复习了7天。
和多年后的“高考大军”相比,朱运超的感受是,当时的考生有一大特点,年龄相差很大,班里年纪最大的32岁,最小的19岁。大家考试的时候也不像现在这么紧张。“进考场前,大家都有说有笑,考完后,大家又聊着,说一些笑话,走几公里的路回家。” dedecms.com
朱运超记得,那年高考是开卷考试,大家都带着资料。考试前,他把所有题目相对应答案处都做了标记,考试的时候,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答案,做出解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那是无望里生出来的希望,大家都觉得考上最好,考不上也不怕。”朱运超说,读书时大家虽然拼命,但乐在其中,“充满希望但又不寄予厚望”。多年后的今天,朱运超已经从教师队伍中退休。他的孙子如今也已经上了中学。“他也疲于应付考试,我时常跟他说没有必要这样,要快乐地学习。”朱运超说。 本文来自织梦
八十年代
本文来自织梦
参加高考前要先接受预选
dedecms.com
人物:罗之文(化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高考时间:1984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那个年代,高考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谈及自己在1984年7月在保亭中学参加高考的经历,罗之文心里涌动着很多回忆。他记得,当时全家都在农场,虽然父母都没读过书,但是都希望孩子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有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感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为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罗之文废寝忘食地学习,临近考试的时候,每天睡觉不足5小时,拼命学习。有时,学校没有电,大家就点亮煤油灯或打着手电筒看书学习。“我们那时不比现在,课外读物很少,如果能有一册复习资料,大家都激动得不得了。”罗之文记得,当时,新华书店来了一册新的资料书,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令罗之文印象深刻的是,虽然考生不如现在那么多,但当时的录取率是很低的。而且高考前,还要进行一次预选。“那几年都是这样,通过预选,才能获得高考的资格。”罗之文说,在他所在的保亭中学,一般预选下来,就会“刷掉”三分之二的学生。“最后参加考试的三分之一中,也只有一部分能考上。”罗之文说,一个班50多个人,最后考上的只有十来个人。 内容来自dedecms
“我哥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在保亭中学教书,他对我的帮助最大。”罗之文说,哥哥是自己最大的榜样。哥哥1979年参加高考,是农场的第一个大学生。每次放假回家,都会从学校图书馆带回不少课外书,其中有《唐诗三百首》和各种文学名著。在课外读物格外匮乏的八十年代,那些精神食粮足以让他受益终身,“现在的选择比以前丰富多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九十年代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高考完就回家帮着收花生
dedecms.com
人物:陈勋虎 dedecms.com
高考时间:1997年 织梦好,好织梦
1997年的高考记忆早已支离破碎。回想起来,陈勋虎印象最深的是,“高考的时候,身上装着妈妈给的幸运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陈勋虎家住万宁和乐镇,考试地点在万宁中学,坐大巴车前往要30分钟。那段时间正是收花生的季节,父母要下地干活,根本没有时间陪他去。母亲想得心细,在他出发前悄悄将一个红色的纸包塞到了手里。那是农村流行的“幸运符”,母亲希望能给他带去好运。 dedecms.com
陈勋虎将“幸运符”装在口袋里,便独自搭车去了县城的考点。考试期间的中午、晚上休息都借住在姨妈家。
内容来自dedecms
“考试几天,姨妈送过我一次。”陈勋虎至今记得,考试中有一天中午下大雨,姨妈就坐着风采车送来了一把伞。除此之外,便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一场正常的考试而已。 内容来自dedecms
相比起现在,陈勋虎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太隆重了,高考期间似乎整个城市都在为之而动。爱心送考、父母接送等等,好像‘草木皆兵’一般。而我们那个年代,一点儿也不隆重,总体来说比较平淡,就是平时一场考试一样。” copyright dedecms
前两天,陈勋虎看到报纸说,今年海南有6万考生,其中3.4万都可以上本科。相比而言,90年代大学的录取比例很低,要考上本科的压力大。“按理来说,我们那个年代的考生应该更紧张”,可陈勋虎的记忆中却没有“紧张”,“稀里糊涂就考完了高考”。考完当天他便回家帮家里人干农活、收花生了。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32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