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泰斗叶嘉莹先生为孩子选择和朗诵古诗词 北岛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有诗意。□本报记者 江丹 织梦好,好织梦
如果你从一个孩子口中听过“开撕”“厉害了我的哥”“污”等网络语言,千万不要奇怪,这些粗鄙的词汇已经充斥我们的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接触语言的美好一面,比如读诗。叶嘉莹、北岛等著名诗词研究者和诗人,也已经着手为孩子选诗。
孩子的童年应该有诗意 copyright dedecms
几年前,诗人北岛的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被选入普通话朗诵组,准备参加学校的朗诵节比赛。他带回家一首诗,《假如我是粉笔》,“……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
本文来自织梦
北岛试着朗诵了《假如我是粉笔》,“把鼻子气歪了”。在他看来,这首诗作为普通话训练教材不仅滥竽充数,还反过来伤害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如果放在一般的读者身上,或许并不会觉察这首诗对粉笔形象和奉献精神的固化思维,而且对其中语言的节奏韵律也不会太敏感,忽视了它在语言美这方面的一些不足。在北岛的影响下,儿子兜兜跟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当粉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件事之后,北岛花了两三年的时间,为孩子选择现代诗。作为一名诗人,他对语言和意境的美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敏锐感觉和辨识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北岛那里,适合孩子的诗歌应该是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的那首《积雪》:
内容来自dedecms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着它。 织梦好,好织梦
下层的雪 织梦好,好织梦
很重吧。上百的人压着它。中间的雪很孤单吧。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还应该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那首《仿佛》: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 本文来自织梦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copyright dedecms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庙殿里晨祷的馨香仿佛向我吹来母亲一样的气息。
copyright dedecms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仿佛觉得我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 copyright dedecms
布满了整个天空。
北岛在为孩子选择这些诗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音乐性,“对儿童青少年来说,音乐性是打开诗歌之门的钥匙”。北岛回忆,小时候的暑假,父亲令他背诵古诗词,“多不解其意,幸好有音乐节奏引路”。时隔多年,诗歌早已经浸透在血液中,“从小背诵古诗词,岁月沓来,尚有佳句脱口而出”。 本文来自织梦
北岛认为,孩子的童年不应该缺乏诗意,比如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风,细沙和风暴。但是在今天,诗意当然存在,但是孩子对诗意的感知能力却在大大下降。在小学里的课余时间,鲜少能听到孩子谈论关于诗意的话题,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在分享哪个最近播出的电视真人秀,或者哪个即将通关的网络游戏,或者哪个网络先行、传统媒体跟上的娱乐事件。
“搞事情”“弄啥嘞”“开撕”“厉害了我的哥”……这些风靡电视节目和网络社交媒体的语言,很快也成为孩子之间的流行语,影响孩子的语言感觉。这些词汇实际上是语言的粗鄙一面,只是因为其在特殊语境的搞笑效果,或者由于其契合了网络传播的反传统一面,从而大肆流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以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词汇为乐。
织梦好,好织梦
对于大人来说,对这些词汇的使用或许并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有辨别语言美感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或许就会影响他们认识语言的美好,甚至让他们误以为美好的词汇只是出现在课文和作文中,并不存在于我们真实的生活中。
织梦好,好织梦
网络时代珍惜语言的美好一面
诗人北岛为孩子选择现代诗,九十多岁的诗词泰斗叶嘉莹先生则为孩子选择古诗词,并且亲自朗诵,让孩子在感受中国古诗的意境美之外,也能领略它们的音律美。 copyright dedecms
出生于1924年的叶嘉莹先生一生都在写诗词、教诗词。受诗学修养颇深的伯父的影响,从小就学习诗韵。十多岁第一次作诗,便使用了十四寒的韵。这是一种上平声韵,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已经相当陌生。唐代诗人杜甫的《宿府》就是押了十四寒韵:“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叶嘉莹先生在她编选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的序言中说。对她来说,古诗词有着别样的魅力,之所以一生都在钻研古诗词,并非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也感受古代诗人的感情和修养,叶嘉莹根据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编选了177首诗和41首词,“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予选录”。 copyright dedecms
今天的孩子或许从父母那里得知了同乡的概念,从电视或者网络上学会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是他们如果读过王维的那首《杂诗》,则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加诗意和深情地表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很多孩子喜欢将少年时的多愁善感理解成“装X”,将大人的无奈看作“无语”,但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词里说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dedecms.com
阴雨天心情压抑而且惆怅,但同样的情绪在古人李煜的词里就诗意无限:“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copyright dedecms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就连我们大人也早已经忘却这种诗意的表达。我们已经习惯了从电视娱乐节目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从网络中发现交流的欢畅,我们熟悉了另一套简单、直接但有时又简陋、粗鄙的语言体系,忘记了语言的诗意和美好。 copyright dedecms
我们都忘记了,孩子又怎么能记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