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变身科学试验场,博导教授来上课;城里学生下乡学农,农村学生进城游学;上千门微课可以在线学习,近千位名师在线答疑……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陆续推出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政,依据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而提供的广泛教育资源供给,力图构建学生个性化服务支撑体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不得不说,这些政策也成为孩子们一波又一波的福利,使得北京市中小学的教育生态环境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打破学科壁垒、资源边界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带给学生沉甸甸的获得感。
织梦好,好织梦
基于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织梦好,好织梦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
dedecms.com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每周一、三、四下午三点半之后,校园变成了大乐园,科技、艺术、体育、国学等各类别的几十门课程向学生开放。孩子们走进操场、走入专业教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社团活动。国安俱乐部、首钢男篮、人民解放军管乐团等校外资源单位的专业老师也走进了课后三点半的课堂。
“三点半放学后,孩子去哪儿?”这曾是许多学校和家长曾经颇为头痛的问题。而如今,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这样的学校全市还有很多。从2014年1月开始,北京市教委推出全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文艺、科普社团活动。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课外活动。有专家分析称,课外活动计划并非简单地将社会托管变为学校托管,而是为家长解忧、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教育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在满足学生教育消费的多元化需求中,重构教育的供给体系。
博导教授来上课、大学和社区变身科学试验场、数百种丰富课程自由选择……对于北京市的初中学生而言,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就是一大惊喜。学生可以在动手中实现自己的“科技梦”,并能根据兴趣、研究意向选择科学实践项目及课程。
家住昌平区的李天忱所选择的《国际空间站的“手”》开放性科学实践课上,每周末,他都要到位于海淀区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的一间培训教室里上课。在分组实践阶段,李天忱和来自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的吴昊天、北科大附中的薛佳杰等同学一起,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一起编程,一起完成任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相比学校的课,孩子更喜欢这里的课。”陪孩子来上课的家长说,“孩子认识了新朋友,聊得很嗨。这样的课程应该多开,难得孩子们能有这么感兴趣的课”。
本文来自织梦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约40万人次学生参加了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市教委负责人表示,课程设置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心理发展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课程的选择也完全是由孩子自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copyright dedecms
穿越资源边界 本文来自织梦
打造更广义的教育资源供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什么味儿啊?好臭!”几个初中生盯着马厩里的粪便,捂着鼻子。接下来老师分配的任务更让他们叫苦不迭——清理畜舍粪便。“天哪,长这么大,我还是头回干这活儿。”一位学生说。这是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来自城区的中学生正在进行学农实践活动的场景。
内容来自dedecms
2015年10月,北京市启动初中学生游学与学农教育,其中分批次组织初中生开展集农事教育和农事劳动为一体的除草、施肥、养殖等体验类课程。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成为首个学农教育基地,在2015年下半年完成了四个城区、7所学校、五批次2100多名初二学生为期一周的学农教育活动。2016年,学农规模进一步扩大,丰台八中、北理工附中、北京九中分校等6所学校以及西城区全区所有初二学生共计13500多名学生分20批次走进北京农职院开展学农教育。 本文来自织梦
学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同伴资源,现有市区两级社会大课堂平台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单位30余家,先后确定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国农机院北京试验站等作为市级学农基地。据了解,今年北京农职院学农课程增加至90门,涉及农业与生产、生活、创意、生态、文化5大类,60%以上为实践课程,使学校学科课程与劳动实践课程有效整合,并加大基地资源的改造和修缮,还原原汁原味的劳动生活场景。 内容来自dedecms
目前,北京已经建立了劳动教育基地,形成了学农特色课程体系,开发了学农教育课程平台,实现了网上自主选课。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学农教育规模,探索构建全链条式劳动教育学习实践体系。
北京市不断探索供给模式的变革,超越原有的学科限制,而形成广义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自2015年秋季学期启动实施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以来,通过挖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科学教育资源,围绕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立足电子与控制、数据与信息等六大领域,开发、实施科学实践活动项目,构建无边界、跨学科的开放性学习服务平台。 dedecms.com
其中,2015年秋季学期共有202家单位提供了851个活动项目;2016年春季学期有255家单位提供了1009个活动项目,共发布约27万个课时,全市约8.8万名七年级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可以选择11个活动项目,截至目前已有约40万人次学生参加了活动。打破壁垒的资源圈让学生受益,也使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边界。
织梦好,好织梦
互联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助力个性化教育服务 内容来自dedecms
“应该怎样给读书笔记取个好的题目呢?让我们来看些具体的例子。”电脑屏幕左边跳闪出5条读书笔记的截图,右边对应着做笔记同学的名字。这是人大附中教师刘成章的微课课堂,当雾霾天停课时,孩子们还可以这样在家学习。不少学生这样评价微课,“比传统课堂有意思多了!”
这样的微课在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中有数千节。据了解,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上线1.2万节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学科的名师同步课程、8000多节重难点突破的微课、600节中小学阅读课程、100节创新实验课等资源。学生可按自身学习节奏制定自学计划,教师可开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创新教学方式。2015年空气重污染学生停课期间,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成为全市中小学校在线教学的核心平台,服务半径扩大到了京津冀地区。短短三天,90多万用户访问了北京数字学校网站和电视,每天访问量达到100万次,平均访问时长为3.5个小时,其中15%的用户来自津冀地区。
本文来自织梦
北京数字学校可谓个性化教育服务支撑体系的一个典型。个性化教育服务支撑体系,作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已在北京初现轮廓。近几年来,北京市从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作了试点应用,并扩大到全市范围,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在线等已经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智慧学伴。
2014年,北京开始探索教师在线服务,近千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教师参与,“名师在线”项目为初中生解答学习问题近30万个,“在线作文批阅”项目为近万名初三学生批阅3万多篇作文,1650万字,总评语达375万字。数据分析为学生个体提供直观建议,同时整理学生学习的地域差异、性别差异、学习特性等,为教育教学提供大数据支持。正如学生所说,“在线学习交流不仅学会思考,还有学习建议,很是鼓舞、很温暖”。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个性化教育服务支撑体系作为教育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优化对个体的精准的服务”,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出发,连接优秀的教师、资源和服务,融合教育系统和社会优质资源,“使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服务通过供给通畅地达到学生的‘指尖’,实现服务个性化、精准化、数字化,触动从‘实际发生’到‘实际获得’、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实质转变。”
织梦好,好织梦
■亲历者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开放、动手的课堂更受欢迎
本文来自织梦
“六天的学农活动使我们收获了欢乐、汗水与成长,让我们懂得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和团队合作的重要,使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这是北京第十二中学的学生丁睿对于学农的最大感慨。
织梦好,好织梦
学农归来,不少孩子变得更勤快了、更节俭了、更懂得感恩了,看到孩子的种种变化,不少家长为学农教育活动点赞。在丁睿妈妈看来,学农活动让孩子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清除了怕吃苦、怕受累的“惯病”,获得了更多融入集体和社会的方法与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在鲁迅中学的学农活动中,副校长杨楠是学校的带队领导,全程陪伴着孩子们,见证了孩子们的变化。“最大的感受是学生长大了、沉稳了、成熟了,以前需要老师的照顾、家长的接送,现在对于爱、尊重和劳动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copyright dedecms
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北京现代职业学校《指尖的奥秘》实践课堂上,来自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冯博然表现得异常兴奋,总是“抢答”,做任务时也特别积极踊跃。“平时学校里的课很无聊乏味,但这堂课特别有意思,我很喜欢!”冯博然兴奋地说。整堂课2个小时下来,他不仅没有感觉到累,脑子里还“冒”出了很多点子,“以后长大了要是有能力就去开发一些指纹的项目。”
copyright dedecms
正是因为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北方交大附中的申齐凯同学才有缘在大学实验室里做大学的实验。“到大学实验室里,通过动手实验学习,这种形式特别好,而且整个实验过程还特别好玩,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 本文来自织梦
■专家点评
中高考分数背后的理念变了
“选择性、适应性、个性化、精准,这是未来学校变革的基本趋势,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将成为学校的日常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服务的来源不一定来源于自己的学校,完全可以来源于隔壁的学校,来源于大学、企业甚至家庭,学校服务的供给具有了选择性,互联网的服务一定会进入到校园里。在未来的学校,学生和家长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以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和家长的目标与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余胜泉 dedecms.com
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走班、走校、跨区。这都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涯规划来选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清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本文来自织梦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 郭华
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由“走班上课”到“走校上课”的逐步演进,再一次彰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心与力量,这足以让我们更多地思考怎样打破学校的围墙。当教师陪着学生一起走出学校,教师正在逐渐走出“职业倦怠”这个难以绕开的困局,走向更宽广的生活世界。 织梦好,好织梦
——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课程室主任 朱传世 dedecms.com
(本报记者 娄雪)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