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我所亲历的圆明园画家村和宋庄|天涯·新刊

移动版  2017-01-07 13:00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天涯微信号tyzzz0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天有际,思无涯。

内容来自dedecms

《天涯》2017年全年征订,108元六期,包六次快递。点击左侧购买。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作者杨卫是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他完整经历了圆明园画家村时期和宋庄时期艺术江湖的变迁与兴衰。这篇他亲历的文字,是一个时代的重要记忆。对于要了解圆明园画家村,更主要是宋庄的兴衰,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半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了。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刊发时原名《亲历宋庄兴衰》,考虑到内文也有较大篇幅涉及圆明园画家村,故改为此名。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首发《天涯》2017年第1期。内文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宋庄,作者摄影2007年
内容来自dedecms

其实,我从2008年之后退出宋庄事务,就是因为敏感到了这种差异。艺术的追求与产业的兴起,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将其生硬地撮合在一起,虽然也可能产生互动,形成某种合力,但毕竟道不同,终归还是会分道扬镳。所以,做完第二届宋庄艺术节之后,因为有了这种价值分歧,我便主动退出宋庄事务,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自由状态。不过,我虽然不再介入宋庄事务,但通过曾经的参与,而后又静心远观,似乎对宋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自此,我开始反思宋庄,并检讨自身。通过反思和检讨,我终于明白了,宋庄并非诗意的栖息地,而只是个肉身的避难所。这就像我们这些人最早来宋庄,本来就是为了避难一样。将避难之地误以为精神家园,只是一种错觉,一种幻象。所以,对于某些艺术家把宋庄作为人生归宿,我只能说是一厢情愿。由此,我又想到了隐退宋庄的栗宪庭,这些年以乡绅自居,希冀通过自己的号召力,来影响宋庄,虽然令人敬佩,但从根本上也还是一种乌托邦。因为乡绅的文化土壤,在中国早就分崩离析了。就宋庄而言,别说这些艺术家都是匆匆过客,就连本地村民,也即将在巨大的商业开发中沦为游民。这是势不可挡的发展步伐,也是现代性带来的创痛。历史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所有艺术区的命运,最终都将会被商业和时尚所取代,过去巴黎的左岸是如此,后来纽约的东村亦是如此。所以,对于宋庄的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它重蹈历史的覆辙,已是不可避免的宿命。我们不必叹息,也没有必要担忧。因为现实社会本来就没有桃花源。所以,我们还得继续自我的流放,还得在动荡的现实与颠沛的人生中,重新寻找艺术的超越。 本文来自织梦

杨卫,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通州艺术家演义》《没有灵魂的现代性》等。 织梦好,好织梦

杨卫:我所亲历的圆明园画家村和宋庄|天涯·新刊 dedecms.com

微信公众号目前添加了公众号置顶功能,欢迎大家开通。具体操作办法:进入天涯杂志微信公众号界面,滑至下方,看到“置顶公众号”选项,开通此功能即可。 内容来自dedecms

投稿邮箱:tianyazazhi@126.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杨卫:我所亲历的圆明园画家村和宋庄|天涯·新刊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35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