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继后安刀(下)
内容来自dedecms
今年五十岁的翁育熊打铁有3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在后安打铁最为辉煌的时候,镇上有四五十家铁匠铺,铁匠打出的刀具、农具、日常用具等卖到全省各个地方。而在众多铁匠中,也术有专攻,翁育熊的强项是打造小农具,他打的小农具美观、耐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作坊上的案台上,摆放着几个刚刚打好的犁钩,翁育熊说,这种犁钩机器无法生产,只能用手工打造。即使许多现在能用机器生产的产品,也没有手工打出来的好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翁育熊平时打的码钉可以卖到7毛钱一个,而机器生产的只卖到5到6毛,或许,这也是他们这些手工作坊至今还存在的原因之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官国云告诉记者,如今铁匠迅速减少的一个原因,是机器生产的到来挤压了传统铁匠的生存空间,二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吃苦,这是一个“苦行业”。官国云有4个子女,读完大学后都在外地工作,没有一个子女愿意回来继承这门手艺。而在后安镇上,不仅是官家后代无人继承打铁技艺,其他几家作坊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翁育雄的铁匠铺也是其中之一。
本文来自织梦
在一声声清脆的打铁声中,记者结束了铁匠村的走访。在大机器轰鸣的时代,在海南岛上东部偏居一隅的小村里,依稀可以触摸到渐行渐远的后安铁匠手艺人的生活。叮叮当当,叮叮当当……隐藏在旧市的铁匠作坊,有几多落寞与亲切,有几多无奈与沧桑。 本文来自织梦
与万宁共同成长 dedecms.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万宁发布厅”
织梦好,好织梦
投稿邮箱:313971856@qq.com
内容来自dedecms
联系电话:18117773377
内容来自dedecms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