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的“老炮儿”:自称皇族后裔 拉车从不讲价

移动版  2017-06-20 19:00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安林的车把上系了五个铜铃,是父亲当年舞的狮子上的。“文革”时期狮子皮被烧了,安林从废墟里把铃铛捡了回来。A12-A13版摄影/新京报记者杨静茹

内容来自dedecms

早上九点多钟,还没热闹起来的南锣鼓巷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安林出车了,他的三轮车把上系着一排铜铃,百米外就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本文来自织梦

安林今年70岁,身板硬朗,皮肤黝黑,短短的一层头发露出了白茬。天热,他敞怀穿一件中式盘扣褂子,前襟别一只古铜色怀表,阔腿束口裤,白底黑面功夫鞋。

dedecms.com

1982年,安林成为走街串巷的三轮车夫,一晃35年过去,他从“小安”变成了“安老爷子”。眼看着锣鼓巷从贵族府宅变成寻常人家,又从生活街区变成商业闹市,他的人生随着胡同的变迁跌宕起伏。 本文来自织梦

蹬了大半辈子车,他还是不肯歇下来。这是他的念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老爷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老爷子身体挺好啊!” copyright dedecms

“还行!” copyright dedecms

“老爷子快歇着吧,挣那么多钱嘛使啊!”

内容来自dedecms

“我留着下小的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6月的一天下午,附近中学的学生找安林学北京方言,安林很乐于跟年轻人讲关于老北京的一切。

copyright dedecms

“规矩” dedecms.com

安林有脾气,用他自己话讲挺“各”的。 内容来自dedecms

坐他的车,从来不讲价,“连逛带讲下来50分钟到一个小时,150块钱。”

织梦好,好织梦

客人再讲价,他就回一句“您再看看吧”。 copyright dedecms

附近车夫要价都是150,讲价的话120、100、80都有人拉,他不,“我要150就是150,因为我值这个价。”

织梦好,好织梦

有乘客提前约好下午4点坐车,5点才来,拉着安林解释“碰见一熟人聊会儿天耽误了”。 内容来自dedecms

“对不起,您坐别人车吧,我下班啦。”乘客再说什么也没用,“这人不讲信誉不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他要把故事讲给诚心听历史的人。好几次拉上俩大人带一个小孩儿,孩子又哭又闹,安林直接跟客人说,“您下车,我也不要钱,讲不成别瞎耽误工夫。”

织梦好,好织梦

没客人的时候,他就坐在三轮上,离锣鼓巷南口第一个保安岗不远,不断有游客过来问路,有的小保安刚来不熟,安林全代劳回答。

织梦好,好织梦

叫声大爷,去哪他都给指得清清楚楚,“后海啊,您出这条胡同,看见一条河,往北,水怎么拐弯,你怎么拐弯,就到啦。”

内容来自dedecms

要是上来就问“哎,哪哪怎么走”,安林就装没听见。“还有不长眼的看你不搭理他,凑跟前来说,老头儿问你呢。”这时候老爷子脾气就上来了,“叫谁呢,你回家管你爸妈叫‘哎’吗?” 内容来自dedecms

北京爷们儿爱讲礼义廉耻,不顺眼的事儿都得管管。胡同里的公共厕所有的是单间不分男女,去年有个小混混经常拿手机从门缝下边偷拍。安林自己躲进厕所,把废纸筐子从门上边扔下来,扣了小混混一头。 织梦好,好织梦

锣鼓巷其他车夫都敬着安林,刚来的人都跟他走活,学他讲解。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条胡同里做生意,常有车夫因为抢活起了龃龉,这时候老爷子就得出面“铲事儿”,大家伙都坐下来,活儿是谁的说清楚,钱该给谁给谁,过错方请喝酒,事儿过了还得互相照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安林的徒弟张革堂跟他拉了八年车,他说车行混杂,老爷子不欺负弱者,不怕强者,锣鼓巷这么多年没出现过车夫漫天要价的宰客行为,“老爷子在,规矩就在”。 内容来自dedecms

老爷子馋酒,一顿白酒二斤,啤酒无数,自言从没醉过。不光饭点喝,平时出车也喝,他出车带一个1000ml的透明大水瓶子装茶水,还有一个不锈钢水壶装酒,冰柜里拿出来的冰镇啤酒倒进水壶,一会儿就喝一瓶。“天热,喝这个得劲儿。”

copyright dedecms

茬架 dedecms.com

安林不是“拉车的”出身。1947年,他出生在南锣鼓巷板厂胡同的一座四进四合院里,排行老七。两岁时全家搬到福祥胡同的一处小院。按他的说法,祖上是爱新觉罗这一姓的,是满清皇族血统,可惜家谱在“文革”的时候烧了,无从考证。 内容来自dedecms

他小时候,锣鼓巷主街还是沥青路面,街上只有四五家商店:“四十八店”是公家的副食店,现在文宇奶酪店的位置原来是个棺材铺,蓑衣胡同把角是一个奶站,还有一家煤铺。

内容来自dedecms

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街上安安静静。孩子们一放学,挨个胡同乱窜。70年代之前,两侧胡同都还是土路,木头电线杆子,一条胡同只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晚上出门点个蜡,用纸罩住,男孩调皮,一摇一晃,纸就着了,点火玩儿。

本文来自织梦

安林说,北京城过去讲究“南寒北贫,东富西贵”,锣鼓巷住的是达官贵人,胡同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没有邪的歪的。小时候,所有四合院都规规矩矩、方方正正,小孩儿玩儿捉迷藏都没地方躲,有的爬到屋里大衣柜顶上。 内容来自dedecms

“文革”期间,以部队孩子为主的“大院派”和安林所属的“社会派”经常在一起茬架,一点小事儿都能茬一架,抢衣服、抢漂亮姑娘、滑冰滑得不好都可能挨揍,北京人叫“拔份儿”。严重了板儿砖拍在脑袋上,手一捂,一手血。 copyright dedecms

当时的警察骑自行车巡逻,打架的年轻人看见有巡逻的,蹬上车子就跑,警察追都追不上。

内容来自dedecms

冬天一到,年轻人聚在什刹海冰场溜冰,大院派孩子穿将校呢大衣、小冰靴,安林他们穿大棉鞋,冰刀拿鞋带绑脚底下。两派一茬架,社会派孩子冰刀一解就是武器,大院孩子还得脱鞋。 dedecms.com

安林个子高,敦实,自称打架没吃过亏,现在讲起那段日子,他一边笑一边摆手,“真是胡来。”

dedecms.com

前两年电影《老炮儿》在后海附近取景,安林跟人开玩笑说,“这电影我演合适啊,跟我们年轻时候一样。”

织梦好,好织梦

但是他怀念那时候的北京城。一帮小伙子没事儿骑车满四九城转。“现在的二环路当时就是城墙,该哪个城门哪个城门,漂亮!”

copyright dedecms

一出二环,他们把二六自行车的座位拔老高,在麦田和村庄里使劲蹬,“真自由啊!”安林当时就想,“以后我要当邮递员,骑大自行车。” dedecms.com

“京城第一车” dedecms.com

1972年,安林受父亲影响,当起了木匠。80年代初,娶妻生子,后来母亲得上食道癌,一个月72块钱的工资捉襟见肘。

织梦好,好织梦

当时工作的厂子在刘家窑,下午下班安林推着车往家走,见到饭店就进去问人家刨菜墩吗,“一次挣个十块二十的,有的不愿给钱管顿饭也行。”一般到家就夜里11点了。

织梦好,好织梦

后来听人说蹬三轮挣钱,他花140块钱买了辆旧三轮,重喷遍漆跟新的一样。1982年夏天,安林第一天出车,穿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车擦得锃亮,往西单商场门口一摆,很快就上来俩客人,第一趟挣了15块钱。 copyright dedecms

那一天他出车12个小时,挣了75块钱,顶一个月工资,街坊管他叫“七张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看这生意能做,安林把工作辞了。后来才知道,他赶上了好时候,1981年,北京市决定,在城区有限制地恢复人力客运三轮车运输,解决市民出行的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没当成邮递员,蹬上了三轮车,同样走街串巷,也算实现了理想。

织梦好,好织梦

安林常说,蹬车这活是正经人的营生,又馋又懒的人干不了。三十年前,北京的冬天比现在冷,早上六点钟,他就出车,从天安门拉看完升旗的人。

内容来自dedecms

那时候上下班街上黑压压一片自行车,公交车少,出租车更少,有钱人爱坐黄包车,豁亮还能看景,路边买点东西也方便。

织梦好,好织梦

安林拉过从东四去机场的,上午十点之前拉上,下午两点来钟到,一个人连行李三百。那时候还没有机场高速,走的是水泥路,水泥接头的地方,咯噔一声。三元桥大上坡,蹬不动,下来拿绳子勒在肩膀上,像纤夫一样把车拖上去。

织梦好,好织梦

他还记得当时的刀削面只要1块钱一碗,6块钱来一瓶二锅头,中午吃完,下午又一身好力气。 本文来自织梦

三年下来有了积蓄,安林置办了现在的这辆三轮车,全北京最早一辆不锈钢的,三千五,加上装饰铜活,一共五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安林说,他这辆车讲究,车把上五个铃铛,是“文革”破四旧时从要被烧完的舞狮嘴里抢出来的,铃铛中间摆个龙,叫五福捧寿;车座是进口凤头自行车上拆下来的,全牛皮;脚蹬子枣木做的,刻上格纹;车尾镶了一块八卦,辟邪保平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他三轮车都是红顶篷,他的不同,是杏黄的顶篷。他专门在车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爱新觉罗·安林。见到游客问就解释,“我是满族镶黄旗,祖上是清朝王爷。”

内容来自dedecms

安林最爱给人讲车斗两侧的两个貔貅,“这东西太贪婪了,把珠宝吞尽还要贪日月,我把他们放在这就是要告诫自己,做人做生意不能太贪婪。” 本文来自织梦

自从换了这辆车,安林的生意更好做了,车漂亮,人精神,好多时候客人上来直接说去哪,都不问价。

本文来自织梦

1995年,有媒体在什刹海录节目拍到了安林这辆车,说他这是“京城第一车”,这个称号一直流传到现在。

copyright dedecms

搬不走的家

织梦好,好织梦

安林一辈子没用过存折,他有个存钱罐一样的木头箱子,每天把挣的钱往里一塞。他用这箱子里的钱给两位老人养老送终,把一双儿女养大成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城飞速发展,环路、地铁都建了,路上的汽车多起来,“有的大车你一凑近,尾气能把人脸熏黑,真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过去乘客说的都是老地名,磁器口、五路居、某某胡同,安林指哪打哪从来没错过方向。后来一上车都是这个大厦、那个小区,越来越多他没听过的地儿。

织梦好,好织梦

随着游客增多,1995年什刹海有了胡同游,安林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奥运会以后,南锣鼓巷商业化发展,他随着到了家门口。他管年轻时候拉散客叫“拉脚儿”,现在拉游客叫“拉游儿”。 织梦好,好织梦

儿女大学毕业分别去了美国、意大利,他也老了,蹬不动了。两年前,他给三轮车装上了电瓶。 本文来自织梦

身边人都劝他别出车了,他不肯,这是他的念想。早上九点出车,下午五点收车,开不开张没关系,有人跟他说话就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两个月前,安林从住了一辈子的福祥胡同搬了出来,文物腾退,建筑工人最近正改造他老宅,大门口用红砖封了一半。 内容来自dedecms

他的拆迁房在北苑,12层,别人看了说“您这房子不错,视野真好。”安林觉得跟坐监狱一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原来我往我们家门口一站,胡同从东头看到西头,那多带劲啊。”

内容来自dedecms

虽然家具物件搬走了,锣鼓巷还是他的家,他在附近租了间房,出车累了、喝多了落落脚。

内容来自dedecms

别人问他,都说“胡同文化”,到底什么是“胡同文化”?

内容来自dedecms

安林回答,“一是这建筑风格,再就是市井生活。” dedecms.com

蹬了大半辈子三轮儿,市井里泡了一辈子,老来有吃有喝、有人敬重,他很知足。

织梦好,好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39826-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