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质量评价的问题

移动版  2012-12-12 15:04  万宁网  字号:

  万宁之窗最新报道 (记者:某天 王大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编写的《体育理论》教材均用练 习密度作为负荷指标去评定体育课质量。但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只用练 习密度和平均心率这两项指标评定体育课质量是远远不够的。练习密度 和平均心率对学生体质健康确实有一定影响,但这是按运动教学规律安排确定的80年代末,国内有人开始研究体育课上学生承受的心理负 荷,甚至提出社会负荷”的概念。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负荷是客观存在 的,可以借用心理科学的有关知识评定出学生心理负荷的具体内容和标 准。至于“社会负荷”的提法可能不妥,但对体育课学生负荷问题的研究 指出了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 内容来自dedecms

  练习密度只是反映运动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

织梦好,好织梦

  练习密度通常是指一节课中,练习的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例。不间类型的体育课,其练习密度也不一样。所以,在评定一堂体育课 质景时,没有统一的练习密度标准。有的认为练习密度以30% ~40%为 宜,有的则认为练习密度以25% ~ 30%为好。

内容来自dedecms

  实际上,练习密度的大小只表明一堂课中用于学生练习的时间多少, 与生理负荷没有直接关系,不能说练习时间多(即练习密度大),生理负 荷就高;也不好说练习密度在25% ~ 30%,学生心率就达到120 ~ 140次/ 分的标准。这样说来,练习密度的大小并没有反映体育课增进学生健康 这个目标的完成情况。

dedecms.com

  练习密度是用来评定运动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因为体育教学中学 生学习和苹握运动动作的快慢和数量,与教师是否安排学生一定时间的 练习有直接关系。练习,它的本义是反复学习以求熟练,目的是巩固所学 知识技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大景地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只给 很少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动作慢、苹握动作少的缺 陷,其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dedecms.com

  练习密度是评定体育教学特别是运动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进行 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但在通行的评定体育课质量中,是用练习 密度作为评定锻炼效果的指标,敁然达不到评价的目的。对现代体育课 质景的评估,需要在吸收和利用传统的评定运动教学课指标的同时,选择 和确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指标,这个指标应该根椐人体生理机能活动 变化规律、超量负荷等规律来确定。 dedecms.com

  平均心率不能完全反映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

本文来自织梦

  取得平均心率指标的心率测定法是了解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必然途 径,通常用平均心率反映体育课学生生理负荷。一般情况下,通过平均心 率作为中心指标结合心率上升评价体育课运动负荷大小的程序是:①心 率曲线上升、下降的一般趋势是否合理。②运动负荷的一般水平和最高 点出现的时间和次数是否合适,每分钟心率平均数、各部分每分钟平均心 率数、各主要教材每分钟平均心率数是否合适。③每次练习前后心率变 化范围的大小,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及心率的变化是否适当。④课后心 率恢复情况(恢复指数=课后5 min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x 100%,指 数在1.2 ~ 1.3为好)》以上对运动负荷的分析程序是与运动教学为中心 的体育课相呼应的。这个平均心率指标适合于评定运动教学的质量,却 本文来自织梦

  不能完全评定体育课上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理由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心率曲线上升、下降的一般趋势是否合理的依椐,是运动教学中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制定出来的抛物线型常态负荷|山 线。符合常态负荷llll线,即认为心率曲线上升、下降的一般趋势是合理 的,否则就是不合理:实际上,这种常态负荷llll线心率在120~ 140次/min (阈限内负荷)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是在阈限外负荷。按照对健身效果最 佳的120 ~ 140次/min的心率标准看,这种常态负荷llll线的安排不可能收 到良好的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运动负荷最高点出现次数和时间,根据人体工作能力保持相对 稳定的最高水平,心率最高点出现在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往 往达170次/min以上,这就是运动教学课中常见的高峰偏后型负荷丨山线。 以心率最高点出现在体育课的中间部分为常态负荷llll线(单高峰型),高 峰出现在常态负荷丨山线顶点的两边附近,这叫双高峰型负荷llll线。由心 率最髙点出现次数和时间而组成的以上4种负荷曲线,其心率大部分时 间都是在健身运动最佳负荷价值阈120 ~ 140次/min以外,也不可能收到 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效果。 内容来自dedecms

  课的平均心率、各部分平均心率及各主要教材平均心率是否合适,其 依椐仍然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在运动教学中,为达到学 习和苹握教师传授的运动技术技能的目标,常常发现学生平均心率达不 到要求的现象,为此,体育老师安排一些“课课练”的内容使学生心率达到 高峰。只有这样,-堂体育课各个部分、各个教材的平均心率才能达到 130次/min以上的耍求。这种做法,不是从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出发,因 而得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效果。另外,在测定平均心率的过程中,由 于测定者对测定心率的时机笮握不准,常使平均心率的数据不准确,从而 使这一指标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dedecms.com

  每次练习前后心率变化范围的大小、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及心 率的变化是否恰当,在运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处于自然状态。由于学校 场地器材不足、班级上课人数多、体育课组织措施比较复杂等方而的限 制,体育老师不可能跟教练员带运动员训练那样,去根据超景恢复规律严 格控制学生练习前后的心率和间歇时间,而只能通过观察学生外部表现 和学生自我感觉来判断练习时的心率有无异常,这是由运动教学的性质 所决定的。

本文来自织梦

  关于课后心率恢复的情况。在运动教学为主的体育课中,根据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安排运动量很小 的放松活动,再经过课后5 min的休息,学生课后心率恢复通常能达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 ~ 1.3的心率恢复指数要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学生体育课后的心率恢复情况进行检查,这是防止负荷过大,保证 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缺乏对这一指标进行检查的经常 性。事实上,学生课后心率恢复的情况只是要求课的运动负荷不要出现 损害学生身体健康的情况就可以了。

copyright dedecms

  综观以平均心率为主要桁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分析程序,平均心 率有利于控制运动教学中学生心率不出现异常,从而结合根椐人体生理 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制定的常态负荷1山线,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平 均心率也是作为评定运动教学质景的指标,却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体质 增强的效果。 内容来自dedecms

  所以说,以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两者结合起来来评价运动教学效果 是比较合理的指标,但是无论是身体发展还是心理发展的程度,都难以体 现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所以,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 过于迷信这两个指标。除了让学生学习、举握运动技术技能,锻炼学生身 体,我们还要特别关注体育运动带给学生的快乐有多少,学生通过体育课 学到了什么?对学生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好处?(编辑:青玉 高天海 林海涛 许文强) 内容来自dedecms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3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