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体育文化

移动版  2012-12-18 11:07  万宁网  字号:

  万宁之窗最新报道 (记者:某天 王大友)中国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和发展都不可能 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深受其影响的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入手。 内容来自dedecms

  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copyright dedecms

  古代中国注重情感和尊崇道德的观念,在体育运动领域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这些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自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如孔子的“尚 仁”,墨子的“兼爱”。?其积极意义在于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行为,平和了 社会气氛。中国人的个体竞争需要过早受到压抑。社会需要以伦理需要 为主体而进行构建,至善道德的追求强制性地成为中国人的主体需要,从 而压倒一切,涵盖一切,像一个严密的皮壳把个体生命的一切需要层层包 裹其中,扼杀了个体的生机。②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历代相传,渗透于人 们精神意识的深层,把人们伦理生活置于物质生活之上,把伦理原则和人 们的物质利益对立起来。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反映在体育上即是崇尚 体育的伦理价值而贬低体育实用价值,这种传统观念一直在中国体育史 上绵延不绝,直到今天仍可以在人们的体育观念中找到它的踪迹。?

织梦好,好织梦

  重和谐与统一 dedecms.com

  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其主旨精神或其旋转的轴心, 始终是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由于伦理价值观的作用,具 体的个人显得毫无意义,仅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存在。人的个性几乎消失 在整体性中,使得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受到全面压抑,总是被动地接受某 种盲目力量的驱使,而现实社会中人的快乐与痛苦完全被一种理想的是 与非、善与恶的伦理价值判断所代替,这对体育文化的影响极大。④对包 括体育在内的风俗与政治关系的重视和强调,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始终如 一坚持的。这一思想,早在孔子那里就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论语?述而》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句话,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 以“德、仁”等伦理道德标准为前提。那么,当体育礼仪发生矛盾时,又怎 么来处理呢?如竞争性活动,其强烈的竞技性势必将温文尔雅的绅士风 度发生抵牾,孔子找到了解决矛盾的办法,将竞技与礼仪统一起来,即所 谓的子之争”。他谈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dedecms.com

  其争也君子。”“君子之争”实际上是把“礼”的观念深深植入体育伦理思想 之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重实际,迫求稳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农业型社会自给自足的特征,使安居乐业的中华民族不必把走 向遥远的外部世界视为谋生的必由之路,封闭的地理环境、封闭的生产方 式、封闭的文化心理特征,使中华文化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特 征。中国先晳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达到某种和谐的境界,核心是和合。 他们教诲人们的更多的不是执著地向外开拓、追求,向大fl然索取,而是 在充满温情的致“中和”、求“中庸”的人生修养中,潜身于所谓自省,“反求 诸己' 在中庸之道的观念支配下,人们往往表现为安于朴素,知足常乐。 这种中庸之道的观念,限制了人们的开拓能力,淡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 在体育文化的活动表现方式上,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多以个体的、娱乐性 的、技艺性的、表演性的项目为主,如礼射、投壶、棋牌等,而对抗性的、竞 争性强的、集体性的身体接触较多的运动项目,在中国开展较少,也难以 流行。为什么古代体育没有完全追踪社会发展而出现明清衰微的情形? 就因为中国体育文化缺乏娱乐、竞技需要这一文化动力。?许多风靡一时 的运动项目,始终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对抗性竞技制度。?它从一个侧而反 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的特点。?

织梦好,好织梦

  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理性和人文教养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中国文化以 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具有超宗教和情感和功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礼”,提倡中庸思想讲究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恰到 好处,不能过分,要不偏倚。体育毕竟是一种诉诸情感的活动,它往往又 是非功利和超现实的》这一点恰恰与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合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 特色。儒家文化强调文化意境,更多地注重艺术性。八卦、太极、形象中 的意境强调是对中华民族文化“意境”表现的一种反映,正是这种对本民 族文化的反映,使中国武术形成了有别异国文化的民族性。正因为如此, 外国运动员在没有了解中国文化之前,很难牮握中国武术的精髓,一般情

织梦好,好织梦

  熊志冲.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体W与科学,1987 (4) :9-12 座蜀.张新.生活方式的选择与体育文化的走向.体育与科学,1989(3) = 17-19 同西宽,胡小明.体育文化研究与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与科学,1987(1):5-7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2?2-210 熊志冲.心灵的慰藉与人格怠《的欢乐.体宵与科学,1989(5):1 -5

内容来自dedecms

  况下只是机械的套路校仿。?中国体育文化注重对身体文化之外的拓展 性价值,重视对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忽略体育文化的本体;重视的是体育 文化中的理性思辨,而忽视实际操作。(编辑:青玉 高天海 林海涛 许文强)

本文来自织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4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