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漕运历史的见证

移动版  2017-08-08 21:01  来 源:网络整理  字号:

  北京是诸多王朝的都城,也就是中华巨龙的龙首。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算优越,所需要的大批给养都要从南方运送而来。在中国古代,运输成本低、速度快的交通方式,莫过于水运了。所以有人说,北京是“漂来”的城市。天津是京畿之地,担负着保卫京城安全、向北京输送物资的重任。古时两城间最便捷的联系方式也是水路。可以说,古时北京的存在,就依赖于这条曾奔涌了千余年的大运河。 本文来自织梦

  自古以来,北京便是苦水之地,然而人们却说北京是“漂来”的城市。北京自从被定为都城的那一天起,除泥土外,几乎所有建筑材料:木材、砖瓦、石料等莫不是靠大运河而来;供养维系京城生命的粮食、日用品也概莫能外。 本文来自织梦

  北京号称六朝古都,实际上,若从春秋战国时燕国定都于此算起,又岂止六朝?因此北京称得上是一座绝对意义上的历史名城。在这座历史名城中,文物、古迹自然是数不胜数,然而,与大运河相关并且可以凭吊的古迹却寥寥无几。通往瓮山泊歇脚处万寿寺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来自织梦

  瓮山泊是郭守敬引白浮泉水开通运河的第一个蓄水池。元代时,忽必烈将其辟为皇家游乐园;明代时,改瓮山泊为西湖,是有“西湖十景”之誉;清乾隆时,改称瓮山为万寿山,西湖改称昆明湖,并大兴土木,成为京师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这就是后来的颐和园。自元代起,各朝皇帝、后妃均把这里当做避暑、游玩的胜地。然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紫禁城到这里,路途实在不近。因此,明代时,在通往颐和园的途中,便修筑了供帝妃们歇脚的地方——万寿寺。 内容来自dedecms

  与大运河有关的另一处古迹是后门桥。后门桥原称万宁桥,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在地安门以北、鼓楼以南的位置。由于与前门南北相对,京城百姓俗称地安门为后门,因而此桥也叫后门桥。

织梦好,好织梦

  后门桥始建于元代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初建时为木桥,后改为单孔石桥。元朝政府在北京建都城大都后,为解决漕运,在郭守敬的指挥下,引昌平白浮泉水入城,并开凿了通惠河,由南方沿大运河北上的漕运船只,经通惠河可直接驶入大都城内的积水潭。而后门桥是积水潭的入口,并设有闸口,漕船要进入积水潭,必须从桥下经过。

织梦好,好织梦

  今日北京的积水潭、什刹海的后海、前海一带,为辽金以来燕都城北的巨大水泊,旧名海子。自元代增辟水源之后,水域面积扩大,蓄水量逐渐增加。后门桥能受容积水潭的水,并使之从一段迂回曲折的河道中流过,而桥下的水闸则按时提放,以过舟止水,保证南来的粮船通行无阻。因此后门桥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由于交通便利,又毗邻皇城,加之景色不逊江南,故当时后门桥附近商肆林立,画舫云集,丝竹悦耳,酒香醉人,好一派繁华景象。后门桥在元大都的建筑设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北京漕运历史的见证。

内容来自dedecms

  随着时间的流逝,京城的水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后门桥一带失去了盛时的喧嚣,渐渐地被人遗忘了。在2000年,北京市政府对后门桥进行了整治修缮,毁坏的桥栏杆按旧样做了修整,桥洞下和河岸边的水兽也被原地保留,并且疏通了河道,美化了周边环境。清理修缮后的后门桥恢复了清新明丽的面貌,装点了风景秀美的什刹海湖畔。杨柳轻拂,古桥依旧,成为中外游人和周边百姓参观、游览、休闲、纳凉的极好去处。

织梦好,好织梦

  除后门桥外,还有一座桥值得一提,这便是银锭桥。

织梦好,好织梦

  北京什刹海的前海与后海,像一个颀长的葫芦,在其蜂腰部有一座汉白玉小石拱桥,有镂空云花栏板五块、翠瓶卷花望柱六根,因桥形似元宝,取名“银锭桥”。 本文来自织梦

  银锭桥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桥是1984年重建的。在桥身正面镌刻着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老先生题写的“银锭桥”三个楷体大字,字体工整浑厚,满着绿色,与周围的碧水、高杨、翠柳相映成趣。桥下水波粼粼,银光闪闪;桥畔杨柳夹岸,葱茏流翠;桥周围古宅相拥,胡同密集,古韵悠然;隐于浓荫中的王府、寺庙的屋顶飞檐依稀可见;桥的近处还有宋庆龄、郭沫若等多处名人故居,一派清雅幽静的氛围。别看银锭桥桥体不大,却是什刹海景区的点睛之笔。

织梦好,好织梦

  人说北京有两多:门多,桥多。上述两桥已代表了北京的桥的两大特色,而八里桥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北京的美。八里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又名“永通桥”。它位于建国路旁通惠河上,扼京东咽喉要道。该桥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英宗皇帝赐名该桥为永通桥,因距通州西门八里,而后俗称八里桥,是北京三大古桥之一。八里桥南北走向,长30米,宽16米,桥两侧有33块护栏雕饰、33对石狮,护栏两端各竖以独角兽,护坡石上趺踞四只镇水兽,刻工精美。桥南往东约200米处,立有清雍正御制“石道碑”一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八里桥的名气虽比不上卢沟桥,但在历史上却也起过重大作用。八里桥曾是漕运要道,元、明、清几代,从江南漕运来大量粮食,十之八九由通州转运京城,而陆运必经此桥。明以前此处无桥,运输劳民伤财,诸多不便。明英宗朱祁镇敕建此桥,并赐名“永通”。正如碑文所说:“通州处京城之东,潞河之上,凡四方万国贡赋由水道以达京师者,必卒于此,实国家之要冲也”,“朝廷迁都北京,建万世不拔之丕基,其要在于漕运,实军国所资,而此桥乃陆运之通衢,非他故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通州对北京漕运的重要,也有不少人文景观,“燃灯塔”便是一处。 dedecms.com

  在京门通州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城北佑胜教寺内,矗立着一座驰名神州的宝塔,这就是燃灯塔,全称燃灯佛舍利塔。它是通州的象征,同时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dedecms.com

  燃灯塔初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周,现存的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所修建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造型美观,实在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燃灯塔是一座密檐式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实心塔,由座、身、顶三大部分构成,合高56米,基围38.4米。第一层塔身很高,正四面辟门,其余处则辟直棂假窗。塔的每层每檐每角都悬有铜制风铃,共计2224个,是国内古塔中悬挂风铃最多的一座,而且每个外表都镌刻着“信男善女”的姓名,真、行、隶等书体皆有,与众不同。塔顶还有铜镜,也是至今古塔中发现最大者。“古塔凌云”曾为通州八景之一。据说,塔内藏有燃灯佛的舍利数百粒,还有佛牙等珍贵文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10000uw.com/view-41604-1.html